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国石化技能大师、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维修服务部首席技师贾学志

“工业裁缝”的“焊接”人生

2024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邵明浩
16.8K

贾学志在研究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工艺。崔洪颖 摄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邵明浩

    4月10日,胜利油田贾学志创新工作室迎来新客人,河南油田采油气技术人员专程来这里,参观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这台装备是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化技能大师贾学志带领团队研制出的。

    已经从事了28年电气焊工作的贾学志,被誉为“工业裁缝”。“在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贾学志像超人一样存在,无论生产维修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交到他手里,总能轻松解决。”同事说。

    贾学志1995年参加工作,到2006年,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电焊工。

    那些年,胜利海上油田使用的远程检测仪表全部从国外进口。每次出现故障,厂家不提供维修服务只出售新的,不仅花钱多还影响生产。“生产问题必须得解决。”贾学志说。

    他带着同事一头钻进去,没人指导就自主研究,把坏了的设备拆开,挨个对电路模块研究试验,对废旧设备重新改造和完善,研制出便携式稳压仪表检修校验装置,解决了仪表故障问题,为厂里节省260多万元换新设备的成本。

    2016年,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创新工作室——海油创客工作室挂牌成立。贾学志成为工作室带头人,肩负起带领团队解决海上生产实际问题的重任。

    第二年,胜利油田开展职工创新成果评比,贾学志认为“便携式稳压仪表检修校验装置”帮助采油厂解决了“卡脖子”难题,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他用A4打印纸正反面手写了8页情况说明,汇报的创新成果获得了一等奖。

    2020年,胜利油田成立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身为油田电气焊首席技师的他,从海洋采油厂调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中心由多个维修大队合并组建,施工标准和施工习惯存在差异,规范化、标准化施工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他带着高技能团队,深入现场反复调研,用半年时间,修订完成电气焊工种的施工工艺标准和规范,建设了训练基地,选拔和培养电气焊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逐步把中心的工作带入正轨。

    他说,工作年头久了,发现电气焊能够帮助油田解决那么多生产问题。“以前想都想不到,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把电气焊枪是个宝。”

    从参加工作开始,有一个问题一直被贾学志记挂在心中。“电气焊工作太苦了,无论夏天多热,都得头顶烈日在火光下炙烤;无论冬天再冷,躺在地上也是家常便饭。怎么才能降低电焊工的劳动强度?”

    从2021年开始,贾学志带着团队研究如何在小口径金属管道上应用自动焊技术,查阅资料、反复构思、不断调试,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自我革命。经过反复测试、失败、再测试之后,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被成功研制,不仅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2至3倍,还大大降低电焊工的劳动强度,通过设备遥控就能轻松完成焊接工作。目前,胜利油田已有3台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投入使用,今年还将投用5台。

    2023年,他受邀参加山东省特种设备焊接技术论坛,对这种自动焊装备的研发应用情况,进行交流发言。他说,要想解决好用、大家愿意用的问题,攻克技术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让这项技术活起来,真正给生产带来效益、创造价值。“想方设法让这项技术创造更多价值,这是我今年主要抓的工作。”贾学志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