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塔河炼化乙烯项目部高级主管卢秋旭

“不断突破,把活儿干得更好”

2024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曾 悦
16.8K

卢秋旭在装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曾 悦 摄

    曾 悦

    “要想把工作干得漂亮,光靠力气和拼劲还不行,还得不断寻求突破,这样才能把活儿干得更优、更快、更好。”塔河炼化乙烯项目部高级主管卢秋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基层操作工到工艺主管师,从装置工艺HSE主管到项目部设计技术副经理,在技术岗位上工作了十五年的卢秋旭潜心钻研、锐意创新,从一名深耕基层的普通员工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将奋斗的足迹烙印在西北边陲、炼塔的管线之间,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技术创新、难题攻关的奋斗之路上。

    2015年,塔河炼化临氢异构化装置引进我国首套连续生产的低温临氢异构化技术,为推动该装置催化剂国产化,急需一批敢于挑战、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模拟技能人才。作为集团公司流程模拟专家组成员,卢秋旭被点名负责临氢异构化反应体系的计算机模拟模型攻关。

    该项目攻关工作量和难度巨大,卢秋旭与团队成员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刻苦钻研。他在偶然间看到家中孩子将大小玩偶一一排列起来后恍然大悟,理清反应顺序和组分间转化规律,通过等效的方法进行替代完成转换。就这样,“存储器、临氢异构化的产物分布预测方法装置、设备”诞生了。

    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大量的工业试验工作,降低了研发投入,对于后续研发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2月,此项技术荣获自治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奖,这是塔河炼化员工第一次凭借个人努力,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2023年,为响应国家在新疆南疆地区打造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塔河炼化依托国家产业规划布局,研究出烯烃+芳烃一体化发展战略,启动新疆南疆地区“炼化纺”一体化原料配套工程,建设百万吨乙烯+芳烃聚酯项目。

    卢秋旭深知实施该项目意义深远,在接到公司党委委托后,他长期驻守北京,多次赴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进行对接,回应专家疑问。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恶补纺织行业知识,四处拜访专家解读国家政策,寻求自治区工信、商务、农业农村等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在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专家的大力支撑下,塔河炼化烯烃+芳烃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出台,为项目的稳步推进赢得宝贵时间。

    除此之外,卢秋旭还积极推进中国石化万吨级废塑料连续热裂解工业示范项目。塔河炼化废塑料连续热裂解工艺装置作为全国首台套装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经过严格的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然而在项目建设地举行的第一次论证却并未通过。参与论证的专家指出,当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装置工业化放大试验放在计算机中,模拟计算试验结果,以补齐该装置的实际工业化试验验证过程。

    作为中国石化流程模拟的专家,卢秋旭对流程模拟技术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公司的安排下,他参与到模拟技术攻关工作中。经过多次计算和理论论证,2023年12月,全国首个万吨级废塑料连续热裂解工业示范项目首套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成功取得批复。

    卢秋旭运用新兴技术不断突破传统行业中的限制,以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与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助力地方绿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