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镇海炼化

先进水处理技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2025年02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艺帆
16.8K

镇海炼化员工在污水处理中心巡检。陆财锦 摄

    □张艺帆

    近日,镇海炼化炼油二部顺利完成2号汽提污水罐清罐工作。该设备主要用于收集上游装置含硫污水,经有效除油、脱气后,最终达到回用目的。

    镇海炼化污水处理中心集中了4个大型污水处理场、4套雨水系统和4套回用水系统,污水处理规模达4450立方米/小时,雨水总排水能力达22万立方米/小时,回用规模达3300立方米/小时。污水处理中心应用一系列先进水处理技术,通过污水、活性污泥、废气“三联通”和药剂集中管理、操作集中控制“两集中”,形成了污水“调和”处理新模式,可实现动态调配污染物负荷、生化池活性污泥互补、废气协同处理、污水系统统一管理等,是企业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石化基地”的重要支点。

    早在2003年,镇海炼化通过炼油达标外排污水适度处理回用技术就实现了污水回用,有效减少了新鲜水的用量。目前,该技术已在石化行业145家企业推广应用。“2023年,镇海炼化实现累计节约回用水量1.32亿立方米,约为13个西湖的水量。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有了技术,最难处理的废碱液也能变清水。”镇海炼化公用工程二部排水区域主管黄平介绍。

    镇海炼化联合大连院、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自主研发了百万吨级乙烯配套含硫废碱液湿式氧化(WAO)技术,解决了“卡脖子”难题。2021年10月,首套国产大型废碱湿式氧化装置在镇海炼化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形成了拥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可实施、可推广的成套处理技术。此后,在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下,原本配套乙烯的废碱湿式氧化装置能同时处理炼油废碱液和乙烯废碱液,并且出水水质全面优于设计指标、优于国外同类装置,实现了工业装置的高效、稳定、低能耗和长周期运行。

    为做好废水治理,镇海炼化还率先在炼油污水生化系统处理核心单元应用了一体化生物反应技术(IBR),在一个池内实现了好氧、缺氧、沉淀功能,同时开发了一体化除磷除硬除悬技术,研发了高密除磷新药剂,有效解决了循环水排污水中磷含量高、水量大、可生化性差等问题,实现了高密除磷新药剂在国内的首次创新应用。

    2024年6月,镇海炼化在炼油第一污水处理场新增设电脱盐污水预处理装置,解决了下雨时上游含油污水来水超设计处理量的问题。投用后,出水油含量远优于设计指标20毫克/升。“镇海基地二期污水处理场投用后,我们一年可以处理1300万吨污水,全部在厂内实现循环利用,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黄平说。

    【专家说】

    镇海炼化公用工程二部高级工程师 褚鹏飞:

    先进的水治理技术对厂区及周边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镇海炼化形成了我国首个工业企业观鸟胜地就是最好的证明。每年,上千只鹭鸟在镇海炼化繁衍生息,鹭鸟不会偏袒谁,只会因为生存环境,用自己的鸟巢来投票。今后,镇海炼化将持续深化“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建设,建成投用镇海基地二期炼油2号污水处理场,进一步提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