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五建公司

挖地三尺 土壤的“新生”之旅

2025年02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陈 薇
16.8K

五建公司环境修复团队成员进行现场调研取样。宋永昌 摄

□陈 薇

大地孕育万物,空气和水质的清洁与否一目了然,但土壤的“疾病”往往扑朔迷离。

在都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面对这一挑战,五建公司投身于土壤修复工作,从精确的“健康诊断”到系统的“治疗计划”,再到创新的“资源再生”,在这场关乎后代福祉的土壤修复攻坚战中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大地重生之歌。

土壤“体检”:向下三尺,把脉问诊

2022年,在北京远郊的固废处置场,一场关于土壤健康的“救援行动”正在紧张进行。

为了精确“诊断”该地块的土壤及地下水状况,五建公司环境修复团队挖地三尺,打了13个土壤及固废采样孔,建立了地下水监测井网络,系统采集了近200组孔位垂直剖面上表层土、次生土层、深层土等不同土层及地下水环境样品。

“这种高频次、大规模的采样,就像给土地做了一次全面的CT,确保获得的数据全面又有代表性。”五建公司环保节能中心经理助理周龑说。

随后,这些样品被送到专业实验室接受一系列环境化学分析,包括基本的理化特性测试、复杂的元素分析等,这些数据作为土壤的“诊断报告”,为后续风险评估和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此外,项目团队还将EVS(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用于土壤调查领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绘制出精确的固废污染分布图和可利用资源质量图,有助于团队更深入地理解土壤状况。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调查,既能准确诊断出土壤‘病症’,又能发现蕴藏其中的‘宝藏’,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奠定了基础。”周龑说。

精准“治疗”:对症下药,科学修复

确诊了“病情”,就要对症下药。土壤的“体检”结果显示,固废样品中磷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甲醛等11种特征污染物的浸出液浓度,均已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二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规定限值。

这场针对土壤的“康复手术”,既要精准的技术,又要系统的思维。项目团队全面评估了填埋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修复效果及未来的用地规划需求,以“清挖+资源化利用处置+生态绿化”的方案开展综合治理。

面对腐殖土,项目团队改变传统思路,采用烧结砖协同处置技术。该技术基于热力学原理,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气流,使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挥发或分解,不仅处理污染物效率显著,而且实现了腐殖土资源化利用。

对于含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和废保温棉等,项目团队采用多源固废资源化零填埋处置技术装备。该技术装备采用高效球磨设备、雾化干燥、喷雾造型、烧结等方式,利用工艺过程中的多级高温环境,将腐殖土与保温棉原料混合,在超过140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处理,消除多种污染物,并将废保温棉转化为资源,一举多得。

在地下水治理方面,项目团队更是下足了功夫。“我们通过详细刻画地质模型,摸清了裂隙优势通道,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水力驱替修复技术方案。”项目执行经理朱鑫介绍,这项技术有效地利用了污染物通过地下裂隙通道优先输送途径,将地下渗滤液输送至下游收集池,确保每一滴地下水都达到标准。

在全方位、精准治疗措施的帮助下,曾经遭受污染的土地正在逐步恢复生命力,重获新生。

资源“再生”:变废为宝,创新发展

修复土壤并非故事的终章。

在土壤修复的过程中,项目团队精心研发了一套高效的分类处理系统,巧妙地结合了预处理、磁选、风选、筛分等多个环节,将原本无用的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及各类骨料外加剂,转化为优质的半成品机制砂石,以及环保砖、烧结砖等高附加值建筑产品。

“在物质转化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精益求精,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周龑说,“经过严苛的检测,我们的环保砖、烧结砖等产品不仅具备高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而且拥有出色的保温隔热性能。”

据统计,该系统年处理固废量近50万吨,充分挖掘了废弃物的价值,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绿色转型,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专家说】

五建公司环保节能中心经理助理 周 龑:

五建公司在土壤修复及填埋场整治领域的技术创新颇具亮点,通过对土壤结构的“精细刻画”,可全面精确地诊断土壤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入了烧结砖协同处置和多源固废资源化零填埋处置等多项技术,大幅提高了土壤修复的效率,实现了固废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推动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