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新闻会客厅2025年02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中国石化在水土治理方面积累了哪些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未来将围绕哪些关键难题展开科研攻关,打赢碧水净土保卫战? 秦 冰: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重点监管行业,曾经“石化围江、污染绕城”是困扰行业的共同难题,但是在先进自主技术的保驾护航下,中国石化已经带领石化行业探索出了一条技术强、产业兴、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集团公司科技部、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的统筹布局下,中国石化与吉林大学等单位联合共建石油化工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展“大兵团”作战。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相关单位相继开展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预测预警,以及智能化决策、绿色修复功能材料研发、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低碳技术等工程化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材料与技术,探索形成融合低碳、绿色、智能化的原位低扰动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体系。目前,绿色新型淋洗-生物耦合修复技术、石化场地典型污染物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基于气流迁移助剂的强化气动力修复技术等系列技术相继在石化企业开展工业试验及工业应用。 近年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已牵头开展石化在产企业场地调查、污染风险防控与修复项目10余个,完成石化生产厂区、填埋场、污水处理场等多份场地调查及200余份土壤地下水场地调查报告评审,累计完成超2万平方米土壤修复治理,帮助大量污染土壤重返“清白”,持续为原油罐区、石化生产厂区、油田退役井场等重点部位污染防治及现场修复提供坚强科技后盾。 下一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将重点开展污染场地修复核心绿色材料、低碳技术攻关、关键工艺研究、智能化装备研制和重大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可持续的土壤地下水管控与修复技术,力争为石化行业提供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和示范案例。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对土壤修复和废水治理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应如何确保相关技术和项目始终符合甚至超越这些标准? 刘静如:石油化工企业是保障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土壤及地下水的安全可控对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企业长期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于民于企于国都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所属企业的“三废”污染治理排放要求一直严于国内外标准。安工院作为集团公司安全环保技术支撑单位,以安全风险高的在产石化企业作为治理着力点,从污染的根源解决治理难点痛点问题,研发了一批适配在产石化安全约束条件的新型绿色高效管控修复材料技术装备,如在产石化场地污染智能管控与预警平台、土壤地下水污染低扰动精细刻画技术、污染羽原位生物刺激修复材料与技术、水动力强化的生物反应芯安全阻控屏障等,可满足在产石化场地装置密集、易燃易爆和连续运行的内在安全需求,致力于构建“边生产、边管控、边修复”的安全绿色可持续治理体系模式,实现石化企业场地污染治理符合或优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目标。 在推动水土治理修复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过程中,炼化工程公司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技术有效转化和广泛应用? 何庆生:炼化工程集团始终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实施产业需求牵引,在污染治理领域推动水土治理修复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炼化工程集团发挥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转化和工程实施的一体化优势,面向行业战略需求,瞄准关键技术核心,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培育环保战略新兴产业,推进相关业务转型发展。 2017年炼化工程集团决定依托五建公司、洛阳工程公司和洛阳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土壤治理中心”,大力发展土壤修复产业。2018年炼化工程集团联合系统内外科研单位与高校承担“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土壤、地下水领域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进相关技术集成示范应用。2024年炼化工程集团五建公司牵头联合石科院、洛阳技术研发中心、燕山石化成功申报中国石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炼化工程集团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相关研究成果中试验证、放大及技术成果转化,更好地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业示范-研发成果产业化”全过程衔接,推进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