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着力打造“数智赋能型”油气田

2025年05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段金宝 中原油田党委常委、 副总经理、总地质师
中原油田卫11储气库技术人员调试5G智能巡检机器人。

    专业视角

    中原油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石化“人工智能+”行动部署,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中长期发展“六大战略”,加快人工智能发展促进管理模式变革和优化升级,着力打造“数智赋能型”油气田。

    一是聚力打造普光智能气田。依托集团公司试点建设,开展出水预测、智能违章识别等多个场景的探索应用,支撑气田高效平稳运行,关键技术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是聚力打造东濮老区智能示范区。坚持先攻关、后推广思路,开展文51智能示范区建设,攻关应用抽油机智能寻优、工况智能诊断等8项关键技术,探索构建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动态优化方式,助力示范区效率效益大幅提升。三是聚力打造大模型应用场景。以长城大模型为依托,研发智能问数、智能问知、智能服务三个智能助手,解析油田400余份核心制度和政策文件,汇聚102项关键指标、100余张数据报表,构建便民服务专用知识库,让政策制度“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数据查询效率提高40%,高频业务办理时长缩短53.3%。

    下一步,中原油田将以场景化建设为实施路径,突出组织、专业及领域三个优势转化,坚持“难易结合、远近结合、动态调整”重要原则,系统规划应用场景,加快“人工智能+”专项行动计划落地见效。一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勘探开发”,围绕地震处理解释质效及开发方案效果提升,开展构造断层自动识别、生产动态预测、方案自动生成等场景建设,高效支撑油气藏协同研究中心运行。二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工程生产”,围绕工艺措施效益及生产效能提升,开展气井除硫、排液工艺措施智能推荐、措施效果评价及预测、车辆智能调派等场景建设,高效支撑生产指挥中心、工程决策中心运行。三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经营管理”,采取“事前算赢+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策略,探索构建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生产计划融合模型,建设国内上游数字化业财融合引领工程,推动经营管理模式变革。通过智能化场景建设和应用上的突破,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支撑智慧油气田建设。

    员工视角

    我作为油田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开发负责人之一,亲历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油田一线的全过程。如今,人工智能工具已成为我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倍增器”,以前开发一个数据问答接口,从需求分析到代码实现至少需要3天,现在借助AI代码生成工具,我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基础框架搭建,节省了80%的重复性编码时间。AI编程工具让我们从“写代码”转向“论业务”,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人工智能场景研发。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平台的应用场景还像一个“小学生”,对油田业务了解不足,但未来我们可以接入更专业的油气领域模型,加快人工智能在油气行业场景中的落地。

    ——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软件开发与架构专业专家 王海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