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王阔 生命接力,让爱相“髓”

王阔是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第500人。2006年,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他人的生命。近20年来,他踏实工作,坚持无偿献血,让平凡日子里的点滴善意,成为他人记忆中温暖的注脚。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高鹏飞
16.8K

王阔,198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同石油同运加能站站长

    高鹏飞

    在古都大同,同运加能站的地理位置算不上优越,周边5公里有7家加油站,市场竞争激烈。

    担任站长两年多来,王阔抓管理提服务,坚持带领员工深入走访客户,积极提供上门服务,让这座小站站稳脚跟。

    提起王阔,熟悉的客户夸他踏实、可靠,话不多,但人实诚。同事们都爱加一句:“王站长可是深藏不露,二十几岁就做出了一般人做不了的大好事。”

    大家言语中的敬佩,来自一次义无反顾的援助——2006年,22岁的王阔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位陌生人的生命。

    “那是我第一次献血,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感觉是个好事,就填写了申请表。”回忆2005年的夏天,41岁的王阔眼中泛起青春的光。彼时,他正坐在古都城墙根下的献血车上,宣传单飘到脚边时,像是命运打了个招呼。

    当时,工作人员说他是中华骨髓库第500位志愿者,他在采血椅上笑了:“500?我在全国的排名很靠前啊!”

    命运的考验来得猝不及防。半年后匹配成功的电话,让全家陷入激烈争执。

    “妈,要是我生病了,您希望别人见死不救吗?听说,那个人是名武警战士,才25岁!”这句话最终叩开了亲人的心门。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至今记忆犹新。在配型检测全相合后,王阔飞往北京,完成捐献前的医学评估。由于体重指数未达到采集标准,他便像加油枪注油般往胃里填食物。随后4天动员针带来的骨痛让人夜不能寐,他咬牙坚持了过来。

    采集当天,他看着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被装入特制保温箱,准备通过空运的方式送达对方移植中心。恍惚间,他突然想起了加油站里那些奔赴远方的运输车——原来生命也可以这样星夜兼程。

    王阔的爱心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鲜为人知。直到2022年11月19日,他的名字出现在《大同晚报》,同事们才知道身边这位平凡的站长,竟有如此不平凡的大爱之举。这么多年,他还一直在坚持无偿献血。

    2024年5月8日,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大同市红十字会和黄河新闻网一行人走进同运加能站。面对采访,王阔下意识地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事情过去这么久了,大家还记得我。”在王阔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

    他如往常一样,努力在岗位上奔波着,也努力坚持公益,过好平凡的生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