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郭亮 安全修井“掌舵手”

从事修井工作29年来,郭亮研制、改造出保障作业工人安全的修井工具127件,累计为企业创效8530万元。他主持研制的修井现场油管举升装置于2024年底在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上荣获金奖。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常换芳 俱云娟
16.8K

郭亮,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工首席技师,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常换芳 俱云娟

    4月10日11时,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12-10井套管漏失,油服中心作业108联队书记王帝文带着队员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找到漏失点,贸然作业又怕引起安全问题,随即拨通了郭亮的电话。

    到现场后,郭亮通过一点点给地层注水,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顺利找到了漏失点。

    王帝文啧啧称赞:“大师就是这么高效!”

    “工具趁手,干活儿方便!”郭亮呵呵一笑。为了这个“趁手”,郭亮已经努力了29年。

    1996年,参加工作不久的郭亮在江河T9-808井施工作业时,油管突然失控,从井下弹跳出来,飞出丈把远。虽然没有伤到人,这个场景却深深地印在了郭亮的脑海里。当时,处理这种问题只能用传统工具,处置时间长、效率低、安全隐患还大。“得想办法做一套保障工人安全的修井工具。”郭亮盘算。

    “一个普通工人还想搞大事。”当时,不少人质疑这个技工学校毕业的小伙子。

    地下几千米的世界看不见摸不着,修井作业就好比医生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做手术,一切故障判断全靠科学分析。想要实现这一愿望,的确不容易。

    “不钻研,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郭亮不信邪。随后的四五年里,他下班时间都泡在宿舍,以床为桌,记下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专业技能逐步提升。

    2011年,郭亮研制快装型防顶井装置,不需要任何动力源,一个工人就可以单手操作。管柱上蹿时,该装置可以快速控制,不让其蹿出井口,从而保障作业工人的安全。

    经历50多年的开发,河南油田的油井故障愈来愈复杂,井下作业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修井工具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新挑战。有了多年技术经验这个“金刚钻”,郭亮的底气越来越足。

    2023年,他研制了井口磁性防控板装置,犹如给井口装了一个保险盘,既避免油管“飞”出,又避免工人抬油管时被打伤。2024年,他持续升级修井工具,研制自动油管举升装置,修井作业实现了自动化,工人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零。该成果还斩获国际质量管理金奖。截至今年4月,郭亮已经研制、改造出127种保障作业工人安全的修井工具。

    从技校生到国际金奖得主,郭亮用29年的坚持证明:把安全刻进工具里,就是石油工人最朴实的担当。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