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专业一体化拓宽超稠油储量开发路2024年07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晶辉
□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李晶辉 难动用储量既是老油田稳产的资源基础,又是石油工程施展专业技术的舞台。 近年来,面对超稠油储量难动用存在的复杂情况,西北油田通过持续技术攻关,效益开发和储量动用并重,“院-部-厂”三线联动、全流程融合,构建了“采油-钻井-储改-集输”一体化、全节点超稠油动用体系,“一条龙”专业合力、多种手段并举,取得了诸多突破。 西北油田每年都会圈定部分潜力区块作为难动用储量开发的重点,以区域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有效推进。2021年以来,西北油田把重点放在了整体关停达8年之久的于奇超稠油区块。该区块是难动用储量中的“硬骨头”,前期生产过程中掺稀比高达10以上,多数油井无法正常生产。近年来又增加了塔河12区北超稠油区块,采油、钻井、储层改造、集输难度极大,产能无法有效释放。 塔河难动用区块的主导因素仍然是“稠”。近几年,一系列以解“稠”为主攻方向的方案实施后,于奇区块成功实现了复产上产及12区北的高效增产,截至目前累计产量超30万吨,钻井提速、地面优化等方面创效上亿元。 今年以来,西北油田再一次梳理精炼各项技术细节,形成了规范化的系列技术和方法,解决了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难题,展示了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的独特优势。 在钻井和储层改造上,重点实现“打得准、沟通多、供给快”的目标。钻井专业人员优化钻井轨迹及设计方法,在稠油区推广复合降黏及清水强钻工艺,形成了随钻稠油侵高效治理技术体系,在先导试验井实现了无障碍进尺637米。储层改造专业人员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基础上,通过“双甜点”识别,建立了基于地质模型的酸压裂缝扩展精细模拟方法,升级了无工具暂堵分段技术,形成了中小缝洞多控多动高效酸压技术体系,让储集体与井周建立了更多更宽的通道,仅12区北就增产7.8万吨。 在采油和集输上,达到“地下采得出、井筒流得动、地面输得走”的目的。采油专业人员在塔河超稠油流动规律及致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精细化掺稀快速复产-电泵深下尾管增强混配效果快速上产-高回压井减阻输送的超稠油复产技术”新体系,确保老井尽快复产。该措施实施后,单井复产时间缩短了11天。地面集输专业人员通过反复踏勘与室内模拟,重点对掺稀混配自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掺稀油动态混配替代大罐静态混配,并基于稠油采出液乳化机理研究,形成了超稠油高效破乳技术体系,为超稠油开发地面配套提供了保障。 专业技术的相互融合彻底改变了多年来超稠油无法动用的认识,坚定了老区未动用储量高效动用的信心,为油田超稠油区块增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