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华东石油工程 目标同向 唤醒“沉睡”气藏

2024年07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郝景玲 杨 丹 王晨亮
16.8K

华东石油工程位于丁页12平台的压裂连油试气一体化施工现场。文 佳 摄

    □郝景玲 杨 丹 王晨亮

    近日,由华东石油工程施工的丁山区块捷报频传:丁页12-5HF井钻井周期35.32天,刷新丁山区块4500~5000米钻井周期最短纪录;丁页12-7/8HF井水平段进尺2650米,创西南油气钻井水平段最长纪录……在华东石油工程和西南油气的共同努力下,丁山区块难动用储量正呈现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模式革新,让难动用“动起来”

    丁山区块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区,千余亿立方米天然气因埋藏深、施工难、成本高,“沉睡”地下难以动用。

    华东石油工程与西南油气组成联合攻关团队,深入推进项目化管理,采用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扁平式管理、学习曲线等模式,推动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

    丁山区块多山,上部陆相地层稳定性差、易井漏,一体化合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钻井过程中的失返性漏失。“泵入井眼的钻井液有进无出,说明地层中缝隙很大。没有钻井液支撑井壁,很容易造成井壁垮塌,导致卡钻。”华东石油工程丁山区块钻井施工技术总监王冰冰介绍。联合攻关团队深入研讨,从源头优化井身结构,采用即打即封、应用高性能堵漏材料等措施,大幅降低了井漏复杂时效。

    闯过了“娄山关”,还有“腊子口”。由于地层可钻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茅口组中上部、栖霞组中下部地层冲击性和研磨性较强,直接影响机械钻速和建井周期。

    联合攻关团队发挥各自在油藏地质规划、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用等应力大扭矩螺杆、高攻击性PDC钻头等工具,有效提高了钻速。丁山区块第2轮完工的7口井与第1轮相比,平均钻井周期缩短18%、机械钻速提高33%。

    截至目前,丁山区块合作项目已经先期建成投产9口井,累计产气超1.5亿立方米,难动用储量正有效“动起来”。

    统筹优化,让低成本成为可能

    “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更关键的是实现低成本组织运行。一年来,我们立足合作效益最大化,通过甲乙方全要素优化、适用技术集成,一体化优势逐渐凸显。”华东石油工程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项目部经理汤少亮介绍。

    华东石油工程从钻前工程的统筹优化入手,提前测绘,联合甲方优化钻前工程设计和井场布局,一体化建设钻井和压裂通用井场,综合考量钻井和压裂对道路桥梁、供水及网电建设等要求,减少井场交接和改造的费用,单平台可节约钻前工程费用12%。

    “在钻井施工中,我们大胆创新,推行‘瘦身井’井身结构,通过缩小井眼尺寸,缩短钻井周期,继而节约成本。”汤少亮说。他们先在常压区丁页12平台3口井完成先导试验,随后又在高压区丁页6平台开展中深层“瘦身井”攻关,形成了丁山区块提速提效推荐做法,可节约5%的钻井成本。

    在推进新工具、新工艺和成熟技术集成应用方面,甲乙方更是联手做足文章。趾端滑套技术应用于丁山区块15口井,有效减少了通刮洗及连油首段射孔工序,趾端滑套开启率100%;大尺寸139型无极滑套的先导试验在丁页12-5HF井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可简化压裂施工流程,进一步提高压裂效率。

    “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从零起步,到如今实现甲乙方一体化协同,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我们将持续深化一体化运行,着力将‘难动用’变为‘可动用’,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和共赢发展。” 华东石油工程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粟开喜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