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持续探索联合创新机制,以劳模、工匠、专家三支创新团队为主体,根植基层,服务一线

联合创新为气田安稳运行提供支撑

2022年06月2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冯 柳 杨 勇
16.8K

主任技师带领值班人员在元坝1-1H单井站开展多相流堵塞攻坚工作,实现成功解堵。张凤霞 摄

    冯 柳 杨 勇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持续探索联合创新机制,成立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劳模、工匠、专家三支创新团队为主体,紧盯气田开发,根植基层,服务一线,为气田“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技术支撑。2022年,该厂被评为集团公司标杆基层单位。

    自工作室创建以来,该厂两个班组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两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培养出四川工匠等一批技能人才。

    劳模带头创新创优

    “你的天然气取样操作熟练多了,今晚的班组会上你就来讲讲取样操作。”“能找出平板阀内漏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真是解决了现场的大问题。”6月11日,在元坝2-1井现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模创新团队队长徐和先给现场人员开展技能辅导,针对弱项强化练习,在互相交流中提升技能。

    劳模创新团队以卓越班组竞赛、岗位练兵、师带徒等为载体,传承榜样引领,形成了“技艺传工人、技能帮青年、金牌带金牌”的传帮带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劳模创新团队通过搭建岗位练兵平台,一对一帮教式练兵,常态化推动员工提质赋能,同时通过每日一小节、每周小课堂、技能提升专项活动等培训,针对弱项进行强化练习和点餐式帮扶,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工匠赋能攻关创效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深、礁体储层复杂等特点,如何攻克气田开采难题,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开发?

    四川工匠、工匠创新团队队长向军介绍,在保持优良传统做法的同时,他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建设“小练兵场”,开展“大换岗”考核工作,解决安全生产“肠梗阻”难题,塑造标杆。

    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工匠创新团队的带领下,一大批技术骨干、技能人才加入进来,多学科多专业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创效练兵场,进一步促进技能创新。一方面积极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一体化研究、一体化部署和一体化实施”。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优质储层钻遇率由43%提高至84%。实施地下地面一体化,实现快速建设、投产及见产。另一方面在重点工程中实施“项目首席负责制”,保障各项重点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积极组织班组业务骨干摸排分析技术难题,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交流,提出技术创新措施和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促进管理提效,实现效益最大化。

    专家研发联合创新

    自2014年底投产以来,元坝气田日产1100万立方米以上,已稳产7年。目前12口高产井累计产气量突破10亿立方米。气田稳产高产,得益于技能技术联合创新。

    专家创新团队队长骆仕洪介绍,针对高效开发“卡脖子”问题,团队联合攻关,开展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为气田高产稳产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为全力抓好产量突破,团队成立五大攻关团队,在气藏动态跟踪、集输系统运行、采气工艺技术、气田水处理运行、技能水平提升5个方面联合攻关,实施专业负责制,地质动态、采气工艺等核心专业聚焦生产难题联合创新,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气田。

    他们建立“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激发创新动力,持续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定期组织青年工程师论坛、高含硫气田开发展望论坛,常态化开展技术讲堂提升业务,多措并举搭建人才快速成长平台。

    他们还积极推进采气管理区技术员与技能人才队伍合作,形成技术攻坚的良好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共建、共享、共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