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永远的家2022年01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盛基
赵盛基 儿子大婚时,司仪提议,让我在婚庆典礼现场挥毫泼墨,写一个大大的“家”字。美好的寓意不言而喻,同时也说明:儿子已经脱离父母家,建立起自己的小家了。 成家立业,这是每个人都要走的一步。我19岁离家,到外地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成家后搬过四次家,一次比一次高兴,因为家或者说房子一次比一次大。可见,搬家就是换房子,房子就是家。只不过,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的“家”都成了记忆,渐渐模糊,渐渐淡去。 唯独清晰不忘的却是老家,无论酷暑盛夏,还是霜雪寒冬,即使工作再忙,每年也都要回家几次,看望父母,享受与父母待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即使默默无语、相对而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和“家”的温暖。然而,随着父母的相继离开,望着空空的屋子,突然感觉到:我再也没有家了。 我儿孙满堂,有了自己的家,但始终把父母家当成自己心中的家。这种情怀深入骨髓,连着血脉,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退休后,我离开工作了38年的淄博,定居青岛。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儿子在这里安家,为的是方便给他们照看孩子,生活上互相关照,让他们感觉家就在身边。 儿子工作很忙,不是坐飞机在天上飞,就是在铁路上奔,家虽然近在咫尺,在家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有时候,近就是远,容易被忽视,倒是数百里之外的淄博那个家让他念念不忘,一有机会就想“回家看看”。也难怪,他在那里出生,儿时玩伴也在那里,所以那里始终是他放不下的家。 随着岁月的更替,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体会。“家”是什么?是驿站,是港湾,是一份牵挂,更是一份期盼……志在四方也好,四海为家也罢,无论身在何处,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