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研发先进适用技术 强化管理体系支撑2021年08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郑国江
郑国江 “作为集团公司的专业HSE研究机构,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优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系统防控HSE重大风险。”集团公司总经理2号令《关于推体系夯基础控风险全力筑牢新时期中国石化安全新防线的指导意见》一经发布,安工院院长杨哲第一时间就贯彻落实进行部署。 指令就是命令,闻令而动、使命必达。 当前,安工院已完成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监督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部署完成落实能量隔离要求等12项重点措施研究,正高标准推动各板块审核细则及承包商项目体系符合性量化审核标准的修订,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异常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做到责任部门、时限要求、目标成效清晰明确。 强化系统思维 助力体系运行 8月18日,来自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事业部、专业公司,以及100余家直属企业的1172名体系审核员顺利通过考核,标志着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圆满完成,HSE管理体系审核系统开发及内测版本也同步完成上线。 “为克服疫情影响,管理体系培训中心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全面优化通用内容设置、专业要素审核内容与案例,并邀请集团公司、行业机构专家分享管理体系认识与见解。”安工院HSE管理体系培训中心负责人丁晓刚说。 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际案例深度融合,科学引导学员补充体系知识、增强体系思维,有效提升溯源分析问题和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10月份的体系实施和审核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同期,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监督服务中心机构正式获得批复,并启动人员选拔、引进工作,将通过有效的专业监督,促进整个体系有效运行和质量持续提升。 关注异常信息 前移管控关口 中国石化安【2018】314号《关于印发〈中国石化生产异常情况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强调,要树立“管安全就是管风险,管风险就要关注异常”理念。 7月21日,集团公司下发通知,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上线生产异常信息管理平台。安工院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力量,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安监部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和管理规定,并赴镇海炼化、青岛炼化现场考察,集成生产调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等现有资源,实现非计划停工、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火灾报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步开发单位填报、员工观察功能。 安工院每周还对各企业异常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总体安全状况,发布预警信息,进行教训分享。 “生产异常信息管理平台的建成运行,规范了异常报送范围和报送途径,明确了异常上报、预警、整改、分享等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及时汲取经验教训,有效处理生产现场各类异常情况,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青岛炼化安全总监袁志祥说。 统筹创新布局 融入产业格局 6月29日,安工院整合专业力量成立氢能安全创新团队,加快布局氢能等新能源安全保障技术攻关,着力培育形成氢能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 7月15日,根据应急管理部安排,由安工院和化学品登记中心发起国家氢安全发展战略联盟筹建工作会议,联合氢安全行业优秀企业、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讨论,探索发挥平台行业引领作用。 此外,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一直是中国石化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的必然选择。安工院基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理念提出“数据+模型+平台”架构,持续探索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应用场景,构建石化装置风险识别评估与量化知识算法体系,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着力增强集团公司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与隐患排查治理、石化装置智能化安全平稳运行能力。 安工院坚持系统施策、追根溯源、标本兼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持续优化完善PHAMS(中国石化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平台)系统功能建设和装置风险清单库,帮助企业提升泄漏监测预警能力,推动工艺平稳性体系和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服务企业降低装置生产风险,进一步提升工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