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危险源监督新模式: 风险监测预警2021年08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施红勋
施红勋 截至8月底,安工院研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已接入全国687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的12631个重大危险源储罐区、9588套高危工艺装置,基本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安全生产风险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监测联网从无到有的转变。 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司长孙广宇认为,这一系统“已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一张明信片”。 近些年,安工院充分发挥HSE多学科融合的技术优势与经验,创新研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真正实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看得见、管得住、可追溯,以信息化手段打造企业安全生产新屏障。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领域发展十分迅速,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建成一个全国性质的风险管控系统可谓是困难重重。”安工院牟善军教授说。 如何实现风险的合理量化评估,是首先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安工院勇于破局,创新研发出以异常事件演化路径为核心机理的风险动态量化表征模型,实现工艺安全、设备安全、泄漏监测和风险评估等多因素的动态耦合,真正实现风险量化表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国已登记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有近万家,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企业接入系统,组成一张统一标准的数据感知网络是系统建设要面临的第二道关。 安工院在应急管理部指导下,克服疫情影响迎难而上,组建系统建设工作专班,奔赴全国各地指导企业接入系统网络。 系统首创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数字化管控新模式,一方面帮助政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实时掌握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状态,强化平行监管减轻传统监管执法成本,提升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构建“互联网+监管”数字化新型模式;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全面感知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控制措施处于正常状态,有效处置仪表监控报警,提升企业本质化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作者系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HSE数字化研究室主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