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以“最强操作”竞赛为契机,将“三基”工作与安全生产有机融合,激发全员“大练兵、大比武”主动性,有效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能力

以赛促练 强“三基”提素质

2025年03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楼小梅 刘文锦
16.8K

    楼小梅 刘文锦

    “经过去年‘最强操作’竞赛的磨炼,我感觉不仅自己业务水平提高了,整个人也更有自信了。”3月1日,曾参加2024年江汉油田“最强操作”总决赛的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井下作业部江汉测试站采油测试工胡俊平回想起和队友一起努力拼搏夺冠的点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参加决赛的队员都是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的实力就是我们中心大多数员工的实力。”该中心组织人事部劳动管理岗刘帅对此深有感触。去年以来,该中心以“最强操作”竞赛为契机,将“三基”工作与安全生产有机融合,为员工提供优质学习培训资源,激发全员“大练兵、大比武”主动性,引领广大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岗位“练本领、强‘三基’、提素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为员工量身定制“练赛档案”

    “高嵩,考你几个‘最强应急’单项赛的题目。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和手法是什么?”“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像这样盲抽检查员工学练情况的电话,该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站辅导员张晖已记不清打了多少个。

    江汉油田“最强操作”竞赛坚持全员练兵、全员盲抽、全员参与的核心比赛机制,旨在把竞赛打造成岗位练兵的平台。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把“引领帮助一线员工尽快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练就过硬基本功”作为重中之重,建立 “每日学习问答”题库,推出为员工个人量身定制的“练赛档案”,每天对员工抽题考核,不定期抽查实操情况,掌握员工对岗位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

    一线员工日常工作任务繁重,起初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之题库题量多达上千道,要全部做完,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无疑加重了员工的畏难情绪。鉴于此,该中心培训站灵活调整策略,将一次性投放全部题目,改为定期更新100道题。如此一来,员工每次仅需花费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答题,接受度大幅提高。

    “有的员工答题不理想,我们会及时反馈给基层单位,以便他们迅速帮助员工补齐短板。”培训站党支部书记方长剑说道。

    去年以来,该中心扎实推进全员岗位练兵工作,先后为1600多名员工建立“练赛档案”,抽题问答累计达8800多人次。在中心、大队等各级“最强操作”岗位练赛中,200余人成绩优异,员工间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愈发浓厚。

    按需培训,缺什么补什么

    “我们每年都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质培训。”培训站副站长李大勇介绍,该中心定期与各业务部室沟通,摸清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分类分层开展内部培训。

    为给员工提供优质学习资源,该中心选派沟通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干部担任班主任,邀请江汉油田专家、中心专家、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加入讲师库。此外,他们还在培训方式上创新,采取长期与短期、在岗与脱产、线下与线上、内培与外送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在试油作业施工中,该中心全面推广自动化修井机。为助力一线员工快速掌握操作方法,他们依托培训站,聚焦“理论+实操”,邀请设备厂家专业人士与中心技术人员,对设备构造、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理论培训,并指导员工上机实操。去年以来,该中心针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对68人次开展专项履职能力提升培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该中心部分员工面临转待岗。为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改革,快速找到适配岗位,该中心围绕改革调整,精心实施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的转岗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助力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去年,从新气项目部返回江汉工区的51名转待岗员工,通过专业培训、取证考核后,奔赴涪陵新岗位。

    融入日常,学中干、干中学

    成功没有捷径,功夫全在日常。该中心将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巧妙融入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导师带徒、互为师徒等多种形式,让员工在学中干、干中学,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成长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职的大岗位复合型人才。

    “老师傅们经验丰富,我有很多东西都要向他们请教。跟着师傅们边干边学,很快就能上手。”去年新入职员工林莹荃在岗位操作中时刻向师傅们学习,进步迅速,现已熟练掌握作业工操作技能与工序流程,能够独立顶岗作业。

    随着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及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员工在积极参与相关培训的同时,还要在岗位上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队很多员工觉得自动化修井机操作界面复杂,一次培训很难完全掌握操作要领。我们要在实际操作中相互督促、反复练习,操作技能才会越来越熟练。”试油133队队长康锐时常鼓励员工积极开展理论交流、实操切磋,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信息化设备操作技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