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走心”才能走远

主讲人:江汉油田 黄予剑 从业时长:17年
2024年11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新闻工作者对好故事的渴望,如同科研人员探寻地质工程的“甜点”。从业17年里,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所有新闻中,人物报道是最难写的。在《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里,有一位记者在访谈时说,与人物三次见面之后,采访才刚刚开始。可见,写好一篇人物报道,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何其之难。

    这么多年来,我发表过很多篇人物报道,也在不断地总结如何将人物写得更好些。细细想来,写好人物报道,“走心”至关重要。文章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真情实感。

    那些生动鲜活、能够直抵人心的细节片段,就是我们最渴望的新闻“甜点”。这就需要记者围绕“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沉下心来,深入细致采访和观察,从报道对象的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不同侧面去了解,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同时,拒绝“高大全”,不人为拔高,以普通人的视角,去挖掘人物的闪光点,展现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才能可亲可敬可学。

    问:你对采访过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

    答:碳酸盐岩油藏是近两年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的一大亮点,为了写好科技带头人吴世强的故事,我在大量采访之余,主动加了他的微信,希望能从日常动态里,找到更多素材。结果朋友圈里空空如也,唯有他的微信名字“我心光明”令人难忘。特别是当我了解到他长期坐“冷板凳”的艰难攻关历程后,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更令人动容。

    “他一直坚信江汉盐湖盆地有更好的‘春色’,一如他的微信名字——我心光明。”这是文章的结尾。这篇人物报道《吴世强:“冷热”盐湖不了情》,也获评2023年度中国石油石化优秀新闻特优作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