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更好

主讲人:西北油田 王福全 从业时长:12 年
2024年11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记者这一职业,是为数不多拥有专属节日的职业之一。每年的11月8日,我的内心就充盈着身为记者的自豪之情。

    《人民日报》记者费伟伟老师曾说,做记者和编辑是个良心活儿,你用40%的精力也许就能勉强交差,但你用200%的努力也未必能做到最好。对此,我深有感触。

    身处基层一线,接触和报道重大新闻的机会并不多。但新闻报道若要出彩,就应当走出舒适区,用心、用情、用功对待每一个选题、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更好。

    在西北油田众多员工的眼中,记者属于文化人。他们身边许多平凡的人或事,经过记者采写创作,瞬间变得模样“俊俏”了很多。在我的新闻创作历程中,曾得到过很多油田干部员工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耐心配合,常常让我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新闻写好的决心。

    有人说,如今报纸上的报道,是谁撰写的稿子谁才会去看。我曾经也这般认为。但在办公楼的电梯里,或是在油区与同事拼车同行之时,我常常会邂逅并不相识的读者。当他们说出“经常阅读您的报道”“前几日那篇报道的标题拟得不错”之类的话语时,我内心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感动。

    每当在工作中遭遇挑战萌生出“过关即可”的念头时,我总会想起那些不同岗位的采访对象和读者,他们的期待,令人充满勇气。我钟情于新闻创作,却又害怕因自身能力有限,辜负了大家的期待,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这种纠结和担忧时常困扰着我。唯有要求自己做得更出色,哪怕只是把词句打磨得更通顺一些,也当竭尽全力。

    问: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答:我逛超市时,总爱挑选新上市的饮料品尝,未知总能带给我期待与新鲜感。就像新闻报道如果缺少了“新”,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行业报新闻记者,如果只是围绕“四季歌”、旧闻翻新来寻找选题和素材,创作过程可以说毫无压力,可作品大概率会显得枯燥乏味。这两年,我采写过野外剖面调查、深地岩芯等油田记者鲜少涉足的选题。虽然在向科研人员请教、消化基础知识、提炼成果亮点、“翻译”专业内容等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我始终怀有“痛并快乐着”的职业归属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