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用镜头讲好故事

2024年11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问:讲一讲今年以来,短视频带给你的惊喜?

    答:在这次去海上平台之前,团队提前做了许多关于“海上找油”方面的短视频策划,并设计了多种拍摄思路。但我们上到勘探四号平台后发现那时海3斜井还只是有油气显示,并没有开采出石油。策划的选题无法按计划进行拍摄,留给我们能做的选题也非常有限。

    当时,我们连夜从开采的天然气入手重新策划。我是临时拿着一包“新鲜”的来自海底的天然气,拍摄了一条时长20秒的短视频《海底4000米取出一包气》。一个人、一包气、几句介绍语,信息量紧凑,但拍摄画面非常有限。视频发布后,意外地获得了巨大的流量。抖音135万浏览量,快手近300万浏览量,全平台浏览量超过600万。

    这虽然是一个急中生智、计划外的方案,但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短视频创作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总希望策划出“精品”,流量却像盲盒一样难以琢磨,但这份幸运也无疑是对我们长期坚持的肯定和奖励。

    今年“五一”期间,中国石化报社与上海海洋石油局共同策划推出了“走近大国重器之探秘海上平台”大型直播活动。非常幸运的是,我作为记者和直播主播参与了此次采访报道任务。这是我第一次登上海上平台,也是第一次体验一线石油人的工作与生活。

    我们直播团队18个人从广东湛江乘坐直升机出发,飞了一个半小时,降落在这座海上的钢铁堡垒,跟平台上的员工同吃同住4天3夜。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一线石油人的工作和生活。那几天里,我认识了不少默默奉献的员工,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让我感动不已。从平台回来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了2部故事片和8条短视频,通过各种平台发布了出去,总浏览量超过了1000万。作为记者,能够用自己的笔和镜头把这些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觉得特别荣幸。未来,还有无数这样的故事等着我去发掘、去讲述,这正是我前进的动力。

    ■主讲人:中国石化报社 戴 领 ■从业时长:4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