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北美:枢纽竞价开创者2024年11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北美洲是第一个吃天然气跨境贸易“螃蟹”的大洲。早在1907年,纽约就出现了首个裁决和管理天然气市场价格的公共事业委员会;1920年,美国有35个州纷纷效仿;1930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成立,管理州际贸易,其中也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国际贸易,加拿大类似机构则成立于1959年。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基于3个国家天然气供需情况的变化产生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形成了与油价挂钩的定价体系。美国是全球首个通过放松上游价格管制、促进管网开放而转向在天然气集输中心(枢纽)现货定价(市场定价)的国家,受此激励,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增,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现象,逐渐打破了天然气与油价的锚定,尤其是以此为基础定价的进口气价。1990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根据亨利中心(Henry Hub)现货价格为基准确定天然气期货价格以来,亨利中心气价就成为北美重要的气价基准。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还开始进出口LNG。根据198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供的数据,美国曾与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尼、马来西亚、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挪威、伊朗等国家的公司就22个LNG项目进行合作,这些项目阶段各异,但其中仅有一个与阿尔及利亚相关的项目成功运营。大部分LNG项目未能成功运营的原因在于定价,而阿尔及利亚的LNG价格与美国气价相比更有竞争力。 北美天然气价格放松管制后,美国气价长期在2~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徘徊,但这一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末戛然而止。此后,美国气价一直波动剧烈,2006年初曾超过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08年该价位重现,直至非常规天然气因高气价刺激加大开发力度增加了天量供给,才使得气价再次长期保持在2~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也催生了美国LNG项目的再度繁荣,且此次繁荣以出口为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