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在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吴金源的履历上,有着一连串的荣誉:入选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中国好人、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南粤工匠……但在吴金源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专心、专注、创新,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
吴金源:勤耕不辍 追“氢”而行2024年09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亚培 刘滢萱 茹昕瑶 柯裕清
张亚培 刘滢萱 茹昕瑶/文 柯裕清/图 “有次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很有共鸣:不是做你喜欢的工作,而是喜欢你做的工作。”谈到35年与“氢”打交道,吴金源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吴金源身材高瘦,头发有点泛白,面色从容又自信。他是中国石化汽(煤、柴)油加氢装置操作工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曾获得中国好人、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南粤工匠等荣誉称号,最近又入选了全国总工会公布的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 一见“氢”心 1989年,吴金源从技校毕业进入茂名石化,被分配到加氢精制车间,成为一名汽油加氢装置操作工。工作第一天,吴金源领到了厚厚的流程图。他兴奋地翻看了几页,一下子就傻眼了,密密麻麻的线条交错纵横,不知从何入手。 吴金源没有好办法,就逼着自己多学一点、多练一些。他每天一上班就背起水杯,带上笔记本钻进装置里,碰到巡检的师傅,就跟在师傅后面,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别人是“跑流程”,他是“泡流程”,上班时间全在装置里泡着。衣服从来没干过,肤色一天比一天黑,晚上回到家,他还要把专业资料反反复复地翻读。 凭着这股勤能补拙的韧劲,吴金源当学徒工期间写下了8本厚厚的笔记。这套勤问、勤跑、勤记的“笨功夫”,让他从一名“门外汉”变成问不倒的“活流程”。2001年3月,他顺利考取了炼油厂“装置活流程”证书,同年8月,成为当时炼油厂仅有的三名“金星操作能手”之一。2005年9月,他在中国石化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加氢精制工种竞赛第六名。 在别人眼里,当时的吴金源已经是业务的一把好手了。可他仍然坚持那套“笨功夫”,花更多的时间扑在装置上。正因为把每一次的操作都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吴金源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本领,成了柴油加氢装置的“机王”。 如今,每天清晨,吴金源都会早早到岗。打开电脑,翻看DCS操作台参数及装置运行情况,阅读各套装置交接班日志,参加交接班……一番操作拉开了吴金源每天工作的序幕。在他身上没有所谓“开挂”的人生,有的只是数以万计个日夜的巡检、摸查、学习和不断精进。 “氢”力开道 25年前,茂名石化筹备建设国内第一套渣油加氢装置,这是我国加工高硫含渣、含酸、劣质原油的开拓性适应装置。 消息传来,大家都很兴奋。此时的吴金源已是有名的柴油加氢装置“机王”班长,却主动请缨到新装置当操作工:“我愿意为企业做开路先锋,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 吴金源又拿出他的“笨功夫”,很快成为该装置的全流程操作手,和同事们一起安全平稳地开启了新装置,为国内炼油企业建好开好渣油加氢装置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提出的“吴金源氢气梯级利用操作法”在石化行业加氢系统广泛推广。 2018年11月,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吴金源又一次毅然主动请缨,担起新装置建设和生产准备的重任。 他每天和班组成员攀高爬低,在鞋里垫三层鞋垫防磨脚,衣服湿了一件又一件,安全帽从纯白变成布满划痕的“花帽”,最终迎来梦圆:2020年12月31日,全球最大、全国首套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新装置开工初期,各类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原料性质不稳定,导致下游轻油联合装置产品质量不合格率偏高,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吴金源义不容辞地接过艰巨的任务,带领年轻团队,收集各种原料的性质,并针对每一种原料分析适合的操作温度、压力。同时,制定优化操作方案,形成标准化操作方法,让每一名操作工都能快速掌握操作要领。 经过优化调整,浆态床新装置原料适应性显著增强,下游轻油联合加氢装置主要质量指标合格率提高至99%以上。 磨砺“氢”功 “家人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每天满现场地跑,加之检修正值多雨季节,工鞋脏得不像样子。但每天不管回去多晚,都能看到干净的工服和工鞋放在床头。”说起妻子,吴金源眼中多了一分温柔。 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吴金源一心扑在装置上,不断磨炼技能,与“氢”为伴,为确保装置安稳创效贡献力量。 2013年,吴金源被评为中国石化汽(煤、柴)油加氢装置操作技能大师,并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吴金源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专业团队承担起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的重任,参与“固定床渣油加氢国产化的工艺过程攻关”等10多个创新创效项目,解决装置瓶颈难题共计260余项,为企业增创效益近亿元。 在吴金源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专心、专注、创新,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他说:“工匠精神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神动力,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创新引领实践。” 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队的技能整体提高了,才能保证装置的平稳生产。吴金源认为,只有将技能不断传承下去,才是发扬工匠精神的根本。 盛夏的茂名,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滚烫,周围的空气也变得热腾腾。 检修中,吴金源要检查近700个法兰是否存在泄漏点。法兰位置有高有低,徒弟吴土富跟在吴金源后面,一会儿上到塔顶,一会儿钻到塔底。在一个离地面只有几厘米的法兰处,吴金源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拿起喷壶仔细检查起来。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吴金源毫不在意地扯起袖子擦了把汗,然后边给徒弟讲解边检查起来。 “我从师傅身上看到了工匠的专心、专注、专业,也从他身上学到了精细严谨的作风。”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吴土富已成为炼油五部最年轻的班长。 近些年,吴金源先后带徒85人,其中带出高级技师3人、技师10人,一大批徒弟成为行业操作好手和管理骨干,徒弟陈慧群还获得了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 吴金源经常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好企业、好平台,要常怀感恩之心,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同事们一起将装置开好开稳开优,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