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采服中心聚焦价值创造,深化改革调整,千方百计盘活人力资源,高质量服务保障油气生产
转岗潮涌 创效热浓2024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予剑 刘文锦
本报记者 黄予剑 通讯员 刘文锦 “40名转岗人员刚刚完成带压作业培训,41名转岗人员LNG业务培训正在进行。”3月14日,在江汉油田采服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站,党支部书记方长剑忙得脚不沾地,“去年中心以公开竞聘的方式,发布了22期招聘公告,转岗培训人员累计近千人次,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转岗潮奔涌的背后,是该中心深化改革调整,千方百计盘活人力资源,高质量服务保障油气生产的生动写照。 整合 一切力量向基层倾斜 看到仪表操作工招聘公告后,过去从事劳资岗的霍娅萍、李璐和郑胜英报名参加转岗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采服中心属于劳动密集型单位,近两年随着自然减员和人员结构老化,一线结构性缺员的矛盾愈发突出。“平均每年150人退休,过去作业队一个班组六七个人,现在只有4个人,人员更加紧张了。”该中心企管法律部副主任陈加伟介绍,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他们引进自动化修井机、撬管机等设备,推进修井作业向自动化、轻便化方向迈进。去年,井下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投用率为93%,超江汉油田考核指标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该中心深化改革调整,压扁管理层级,推动一切力量向基层倾斜。按照“职责相近、类别相似、人岗相适、分工合理”原则,他们在两级机关率先探索大岗位制,创新共享资源配置新模式。“打个比方,过去基层有20个队,就会配备20名经管员和20名材料员。此次改革调整后,我们成立了共享站,将调度、经营、材料、预算等6个岗位,优化整合成立6个共享组,负责88个基层单位相关业务工作,按照工作量匹配人员,相关人员从过去的159人优化至99人,显现富余人员60人。”该中心组织人事部副主任宋科介绍道。 通过优化整合、全员岗位竞聘,该中心两级机关人员从560人减少到282人,压减49%;基层级管理人员及相当职级人员从149人减少到101人,压减32%。40余名原后辅员工重新走上操作岗位,140余人走向一线岗位,操作岗位员工占比从52%提升到62%,有效缓解用工矛盾。 培训 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能 从过去的办公室主任变成普通员工,经过培训重新竞聘上岗,张建城不仅胜任了气举新岗位,还积极参与技术革新攻关,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采服中心现有各类业务近百项,创效业务占比不高一直是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油田许多油气高效业务还依赖于外委。”陈加伟表示,如何深入挖掘生产要素资源价值,统筹配套资源保障能力就成为中心当务之急。 低效变高效,核心在人,关键在能力。该中心做好业务规划与定位,逐步去除低效、无效业务,整合内部资源承揽高效的油田外委转自营及新增业务。对内整合精简工作量不饱和、工作效率低的岗位,积极推进“大工种”“大岗位”培训,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能,引导转岗人员向气举、试采、维保等新业务流动。 “例如,中心特种车辆众多,过去许多驾驶员只能开一种车型,人手紧张、忙闲不均的问题突出。”宋科介绍,去年他们在清河油区开展“一岗多能”机制试点,目前,20多名驾驶员就可以满足40多台车辆设备的运行需要。 去年,在不增加用工总量的情况下,该中心还承接了试采、建南无支撑剂压裂等10余项新业务,地面施工项目比上年增加12.8%,服务主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考核 向艰苦创效岗位倾斜 前不久,肖才群、陈现等11人顺利完成清河油区仪表检定业务,为中心创效90多万元,获得专项奖励,品尝到多创效的“甜头”。 引导员工从“有活儿干”到多创效,考核是“指挥棒”。“去年我们成立了市场开拓项目组,将外委转自营收入情况纳入年度市场拓展考核,按照基层单位外委转自营收入的5%予以绩效工作总额激励。”陈加伟介绍,去年该中心累计发放外委转自营奖励120余万元,有效调动基层单位创效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中心树牢“多干活儿、干好活儿、挣效益”的价值导向,不断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用“人多少分,人少多分”倒逼基层全面落实定编定岗,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主、辅岗位绩效管理,操作员工实行“劳动强度+专业能力+工作量”多维度绩效管理,引导人员向外部市场、一线艰苦创效岗位流动。 多创效成为人员流动风向标。2023年,该中心100多名人员转岗到涪陵页岩气田,气举机组增加至8个,实行全天候保障运行模式,气举工作量与上年相比大幅提升,承揽外委转自营项目16个,对外业务比上年增收701万元,位居江汉油田考核排名第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