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当好油井“监护人”2024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鹏飞
王鹏飞 3月15日下午,强沙尘暴侵袭塔克拉玛干大漠。在距离西北油田采油一厂近百公里的于奇区块,黄沙蔽日,吹得人睁不开眼。 “今天于奇5-17生产管线投产,但沙尘暴打乱了原本计划。”采油管理一区生产调度李斌,焦急地不时走出值班营房看看,傍晚天气好转,就立即带人赶往现场。 于奇区块是采油一厂增油上产主阵地,已开井20口。这里油质超稠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日常通过电泵+掺稀降黏生产。 2月底,该厂成立于奇区块上产项目组,作为党员的李斌主动请缨,和同事驻扎在偏远艰苦一线。 短短半个多月,上产项目组相继迎来于奇5-14X、于奇5-22X等5口新井高效投产,为完成目标任务增加了底气。李斌全程呵护每口新油井的“诞生”,也顺理成章当起了“监护人”。 忙碌的接井过后,保障平稳生产也是关键。一旦稠油上返,会出现回压高,电流过高、过载等异常,严重的会导致关井停产。遇到紧急情况,不分白天深夜,李斌和同事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通过紧张调掺稀排量、泵车保运伴送、主动降频等处置手段化解险情。 稠油井不时的“考验”,让李斌时常顾不上吃饭,美美睡一觉也成了奢侈。历经了大漠紫外线和风沙的轮番“洗礼”,他的手和脸变得黝黑,界限分明。 3月11日14时,于奇5-18第一次开井未能成功,由于情况复杂,上报后厂领导、油藏开发专家现场会诊,论证解决方案。 李斌和同事在现场小跑着,反复调整参数,紧密跟踪动态变化。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反馈,直到23时20分,于奇5-18二次开井终于成功。 “只要油井能够正常生产,我这个‘监护人’再累都值得。”高强度操作让李斌浑身又酸又痛,但心里却很舒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