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大树为证2023年11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君 仪春慧 李 健
汪亚楠是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员工,作为支教老师来到甘肃东乡大树村石化小学。那勒寺镇白雪覆盖的山梁,黄土山坡漫山遍野的紫苜蓿花丛,还有村头那棵大树,见证了她对孩子们的付出…… 杨 君 仪春慧 李 健 黄河、洮河、大夏河,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奔流不息。 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一路沿山下行十八弯,经过那勒寺镇李牙村,就到了大树村。 今年2月,汪亚楠作为中原油田支教东乡那勒寺镇大树村石化小学的老师,来到位于山窝里的大树村。 每个周一的清晨,《义勇军进行曲》准时在大树村石化小学的操场上响起,歌声在黄土高坡深处久久回荡,汪亚楠站在孩子们的身后,一起高声歌唱。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 汪亚楠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学校的情景:延盘山公路一路而下,映入眼帘的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坡下,一亩亩田地里积雪未化,一些零散的民房依山而建。 大树村石化小学位于那勒寺镇最低洼处。两面环山,学校被包围其中。 汪亚楠他们坐的车刚停在校门口,操场上的孩子们就一拥而上,一个个朝车窗内的支教老师们挥手,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洋洋盈耳,回荡在山间。 天空飘着大片的雪花,孩子们在宽敞的操场上追逐玩耍。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一双双黑黑的眸子闪亮清透,让汪亚楠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引领辉煌,中国石化援建”,一排红字立在教学楼的楼顶。走进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个“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结对帮扶学校”的金属门牌。 “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我也成了履行这一承诺的其中一员。”汪亚楠说,那一瞬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 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4个年级166名学生,一周批改1263次作业,手写教案361页,时常备课到第二天凌晨…… 就这样,汪亚楠承担起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也成了该校唯一的英语老师,改变了之前英语教学只能由其他科老师代课的状况。 汪亚楠的宿舍就在教学楼里,除了吃饭睡觉,她所有时间都“泡”在教室和办公室,或上课,或辅导学生,或写教案……每天早上轮流到各班领读英文单词及课文,就是她每早坚持6点起床的动力。 4月中旬的黄土高原依然雪花飞舞,早上不到7点,孩子们便陆陆续续来到教室,捂一捂冻僵的手,跺一跺脚上的积雪,接着,朗朗的读书声就回荡在整个教学楼里。 “汪老师,您对我们很重要!”孩子们的渴望和懂事给了汪亚楠最深的感动。面对这166名学生,她决心要让每个孩子从“不敢说”“不会说”,到人人都能“大声说”英语。 上学期,全校英语考试及格率提升了46%,三年级的英语考试成绩排名那勒寺镇第一,全校英语综合成绩由倒数第一的第16名提升到了第6名。 汪亚楠还意识到,山里孩子最缺的是视野,教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开启他们的思维、智慧,为他们打开世界之窗。 为此,她组建了该校第一个英语话剧兴趣小组,指导孩子们排练了《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英文短剧。在今年“六一”儿童节“童心向党石化情”演出中,该校4个年级的孩子演唱了6首英文手语韵律歌,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漫山洋芋花开 一开始,汪亚楠认为是她在帮助孩子们。时间久了,她时常觉得是那一个个可爱朴实的笑容在慢慢治愈着自己。 学校里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家未搬到山脚下,其中三年级的马晓兰和哥哥马彪就住在妥家村背后的山头上。姐弟俩单程步行到校需要一个多小时。这条路他们走了很多年,如今已经习惯了——大雪天早上6点就出家门,走到学校接近8点,鞋子裤腿全被雪打湿。即便如此,在他们的脸上也看不到抱怨。但每次看到这些,汪亚楠总是会煮一些热姜汤,喊孩子们到宿舍里喝上一杯。 下午放学时,汪亚楠总是会在校门口维持秩序,护送学生们走过公路段。她很想再多送一段路,让孩子们离家更近一点。每次走到黄土山坡的半腰上,一群拿着粗树枝的孩子总是相拥着她往山顶上爬。 “保护老师,熊熊有责!老师,我们分成前后两队保护你。山上野狗要是敢靠近你,莫怕!” 孩子们总是大声喊着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台词,放学的路上总是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教她唱最动听的东乡族歌曲,歌声缭绕,就像漫山遍野盛开的洋芋花。 这是汪亚楠最开心的时候。 家访时认了个“干女儿” 一次,汪亚楠来到大树村四年级班长马晓慧家家访。 马晓慧家有5个孩子,妈妈患有癌症,爸爸长年在外打工。虽然家里有很多困难,但马晓慧和妹妹始终坚持上学。姐妹俩在学校衣着简朴,但都是干干净净的,而且性格开朗、做事积极。马晓慧的妈妈说,即便家里再忙,活儿再多,也不想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汪亚楠被他们深深地感动。再次家访时,她就给姐妹俩送去了慰问品,并积极联系,把马晓慧纳入中国石化与中国妇联的合作项目“春蕾加油站”中,希望帮助她一直保持年级第一的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将来的学业。 汪亚楠还将马晓慧认了“干女儿”,并送她一部电话手表。 “不管我将来在哪里,都希望能与马晓慧保持长期联系。我会一直关注她的成长。”汪亚楠说。 信念之树 “我的老师工作的地方有一种开采天然气的树叫‘采气树’。石油工人太辛苦了。我要好好珍惜这学校来之不易的一切……”当四年级的“调皮蛋”妥金说出这些话时,汪亚楠感觉孩子们成长了。 汪亚楠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一颗颗知恩、感恩、报恩的初心之种。 村民们告诉汪亚楠,以前这里的土地只能种出洋芋,如今的春天里,在中国石化的产业帮扶下,万亩藜麦在学校周围的山坡上纷纷探出小脑袋。 “老师,你知道我们村为什么叫大树村吗?因为这里真的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树。”六年级的班长妥色力麦带汪亚楠去她家院子背后的山坡上,参观了这棵装着古兰经的大树。 夏天,它枝繁叶茂,供村民纳凉;冬天,它苍劲有力的树枝傲挺在村里最高的山坡上,与风雪共舞。 每次望见树头的大树,汪亚楠总能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棵大树不仅是大树村村民心中虔诚的信仰,也是汪亚楠在这里坚持下去、帮助孩子们成长的信念之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