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问:成品油运输频率高、体量大,企业在优化物流方面因地制宜做出了哪些转型和突破?

2023年10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陈井军: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后,销售华中锚定做强区域物流、资源统筹、运行调度和成本控制“四个中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协同创效型”物流体系建设,将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智能识别、GIS可视化等技术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各项业务中,积极发挥石化产业链优势,打造经营性运行调度平台,推进区内油库布局优化,全口径资源统筹和利用库存运作,调运精准度稳步提升,成本控制内涵进一步丰富。

    赵军:首先,我们结合贵州石油实际仓储资源条件,根据各油库运输进货成本和加能站物流配送成本,以全环节入站成本最低为原则,为全省加能站确定了最优、次优及备选出库地点,每日平衡加能站配送成本策略,压减运杂费、吨油费用;其次,依托“优化模型遴选暨物流优化竞赛”活动,充分利用二次物流集中智能调度模块,推进省级集中调度,调整物流配送运作模式;再次,以提高油库成品油吞吐运行效率为核心,对六盘水盘州油库、遵义董公寺油库等实施脱瓶颈改造、管输增输等优化项目,进一步改善仓储运行条件。

    陈春华:广西石油针对原有的二次物流“被动配送”模式精准度不高等问题,实施了物流体制改革,成立了省级集中调度中心,开展主动配送,真正实现资源统一组织、库容统一管理、运力统一安排“三统一”。同时,广西石油持续提升物流运行效率,一是推行汽油拼仓配送,减少加能站卸油频次30%以上,有效提升车辆配送效率;二是实施油库下装发油改造,公路发油效率显著提升;三是顺利完成玉林油库、贵港油库等改扩建和南宁油库新建,不断优化仓储设施,消除物流运行瓶颈;四是率先上线成品油二次物流集中智能调度模块,实现物流运行提质增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