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六大核心技术体系

2023年01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新星公司充分发挥国家地热能中心、地热能标准化委员会、中冰地热合作中心和中国石化地热重点实验室“四个平台”建设及支撑职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了地热资源勘探、地热资源评价、地热钻井成井工艺、地热尾水回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信息化系统等六大技术体系。

    地热资源勘探技术体系    

    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开展全国地热资源选区、选带工作,查明地热田热储类型与成因机制,建立地热田概念模型;明确重点盆地地热富集区域与勘探层系,确定有利勘探区带。

    地热资源评价技术体系

    剖析冀中坳陷、太原盆地等岩相古地理特征,明确岩溶热储形成机理,建立相应岩溶热储演化模式。运用热储体积法开展地热资源评价工作,提交地热储量折合标准煤495亿吨。

    地热钻井成井工艺技术体系

    针对不同深度、地层和岩性,形成了适合不同热储类型的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低密度流体钻井、热储层物性录井、测井及储层评价等钻井成井工艺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高温定向钻井、井筒降温、钻头选型、空气泡沫钻井液等高温地热井钻井技术。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体系

    坚持“取热不耗水”,开展地热尾水回灌技术攻关,实现灰岩热储层100%回灌,砂岩地层回灌取得重大实验性突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技术体系

    根据“品位对口,梯级利用”的用能思想,实现地热发电、建筑高效供热制冷、工农业生产和温泉沐浴的梯级利用,大幅度提高地热能的转化与利用效率。

    信息化系统技术体系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测、评价系统各环节能耗,采取气候补偿、热平衡调节、自动控制等技术优化系统运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