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让居民乐享来自地心的“暖”

2023年01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曹海峰
16.8K

员工在雄安新区地热站点巡检。
开发地热能助力雄安新区绘就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美丽画卷。

□曹海峰 文/图

自2022年11月15日启动地热供暖服务以来,新星公司投入运行换热站700余座,为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等地60余个县市的百万户居民提供地热清洁供暖服务。

紧跟政策步伐,逐“热”前行

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等特点。

“双碳”背景下,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地热能越来越“热”。2022年6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成为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地热”一词在规划中出现50余次。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个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将比2020年增加50%;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2013年,中国石化将新星公司明确定位为以地热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近几年,新星公司充分发挥新能源专业优势,紧跟政策步伐,逐“热”前行。锚定“六个领先”目标(技术领先、标准领先、应用领先、规模领先、效益领先、品牌领先),坚持“六个突破”路径(突破开发利用区域、突破开发利用方式、突破开发利用技术瓶颈、突破重点项目建设运营、突破地热项目碳资产变现、突破开发利用奖励激励机制),抓实规模开发、高端示范、突破瓶颈“三项重点”任务。

他们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引领,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大力拓展地热供暖业务,用清洁能源温暖千家万户。

为满足北方“2+26”城市及汾渭平原11城市冬季清洁取暖需求,新星公司在规模化、效益化开发地热资源过程中,不断探索区域地热供暖发展新路径,成功将河北雄县建成全国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打造了“政企合作、市场运行、统一开发、技术先进、环境保护、百姓受益”的“雄县模式”,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新星公司坚持技术创新,紧跟科技前沿,积极打造以国家地热能中心、地热能标准化委员会、中冰地热合作中心和中国石化地热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四个平台,创新形成了集地热资源勘探、地热资源评价、地热钻井成井工艺、地热尾水回灌、地热资源梯级利用、信息化系统技术于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拥有100余项技术专利,“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星公司地热业务不断融入雄安新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并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在雄安新区建成供暖能力1000多万平方米、供暖面积700多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系统。

借鉴“雄县模式”,新星公司乘势而上,相继在全国建成10座地热供暖“无烟城”,22座城市地热供暖能力超百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

截至目前,新星公司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近8500万平方米,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20万吨,惠及百万余户家庭。

数字化智慧转型保障高质量供热

坚持创新引领,用信息化赋能智慧供热。新星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针对已建地热场站分布散、运维依赖人工经验、供能侧与需能侧匹配性不佳的痛点,着力加快新能源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产生的“聚变效应”,实现能源开发、供应、使用等各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为保证按时、优质、高效供暖,新星公司在今冬供暖季前充分准备,详细制定清洁供暖方案,指导各所属单位对近400座地热场站进行信息化平台扩容和功能升级,在供热负荷调度、全网平衡调整、供热能耗分析等方面赋予科技智慧。

在新星公司位于雄安新区的智能调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地热井的位置、水温、用户室内温度等地热供暖情况。

依托信息化平台、自控系统和收费客户服务系统进行联调联控,运维人员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可对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能耗量等主要生产数据在线实时监控,并结合跑冒滴漏异常监测、尾水回灌监测、用户室温监测、气候补偿器等专项模块,实现负荷提前预测、运行策略优化、远程参数调节和运行数据分析等,使供热更加精细化、管理更加智能化。

“生产运维方式由过去的‘有人值守’提升为目前的‘少人、无人值守+巡视’,大大降低了巡检、检维修人员劳动强度,生产运维检修也实现了小时级别的响应,资源利用率和供暖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新星公司生产部经理师振贵说。

“服务+”让居民屋暖心更暖

冬季供暖事关每户家庭的切身利益,新星公司在积极拓展地热产业规模推动做强做大的同时,始终聚焦为民服务宗旨,坚持在做精做优上下功夫,提前谋划、科学统筹,持续丰富“服务+”内涵,让居民屋暖心更暖。

“一个电话就解决了,还省去了跑腿的工夫,太方便了!”家住河北雄县鑫城小区的王大妈经过热线服务人员的细致讲解,足不出户就解决了供暖相关问题。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新星公司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软实力,不断织密高效运行管理网,实行运行保供责任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产生的不利影响;探索建立公司统一客服系统,发布客户服务方案、供暖服务热线规范用语,相继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成立涵盖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区域公司、基层站的供暖客服中心54个,开通400客服热线,对供暖相关问题及时答疑解惑。

他们还邀请用户参观地热井、换热站,普及地热知识,宣传节能理念;融入社区,成立基层站点志愿服务队,建立供热客户群,征求服务意见,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使服务更加人性化,让居民乐享“绿色暖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