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碳一催化技术的“攀登者”上海院研究七部主管工程师 刘 畅2022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周梦瑾
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有走入死胡同的困顿,但刘畅都坚持了下来。越过一道道坎,她领略到了工业催化这片崇山峻岭的无限风光。 ■课题■ 二氧化碳定向转化制轻质芳烃 ■成绩■ 化工和新材料组 第一名 周梦瑾 很多人用爬山形容催化反应的过程——一个分子只有输入能量攀登到中间态,才能转化成目标产物。在刘畅看来,她的科研经历也像是在攀登大大小小的山峰,而她自己,就是碳一催化技术的“攀登者”。 读书时,工业催化这个可以将化学和工程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向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正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的刘畅。从甘油脱水到腈类加氢,从酸催化到金属催化,刘畅对工业催化的热爱逐渐升温,想做工业催化研究的念头也逐渐清晰。 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有走入死胡同的困顿,有时是一台状态不佳的色谱,有时是一组自相矛盾的数据。但在导师的指导和课题组伙伴的帮助陪伴下,刘畅坚持了下来,也是这段科研经历,让她领略到了工业催化这片崇山峻岭的无限风光。 2015年,刘畅硕士毕业进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从事新型碳一化工方向的研究。在工作的第二年,刘畅偶然间接触到合成气耦合催化转化这一领域。当时,这一方向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大量创新成果正在快速涌现。 作为该领域内的“新手”,刘畅扎实做好文献调研工作,不断寻找突破口。经过数月的实验,她终于取得了一套完整数据。然而,就在整理发表的当口,一篇核心思路几乎完全重合的文章横空出世,大大削弱了刘畅研究的创新性。刘畅没有气馁,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推翻又重新尝试,与团队伙伴多次讨论推敲后,最终成功建立了芳烃分布和分子筛形貌参数的相关模型。首次从定量的角度,在合成气直接制芳烃催化基础研究中提出高效耦合催化体系构筑新策略,取得开创性成果,获得学术界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科研的道路上,刘畅从不曾止步。她先后参与中国石化重点科研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13篇,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在刘畅眼中,这些成就更像是已翻越的重重山峰,在碳一催化技术的道路上,她定会攀登新的高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