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步履不停 逐梦新赛道石科院长远课题研究室课题组长 赵俊琦2022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 昕
“双碳”背景下,赵俊琦提出的从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出发的合成新路线能耗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小,一旦成功能有效提升尼龙材料功能性。她认为,生物基化学品这一新赛道,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课题■ 新型聚酰胺单体—生物基环状二胺的合成 ■成绩■ 化工和新材料组 第三名 李 昕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热爱科研?观察眼神。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就有这样一位提起关键科学问题眼神就格外明亮的年轻人。 她是赵俊琦,曾获得闵恩泽科技原始创新奖、石科院院长奖优秀青年英才奖、石科院首届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等荣誉。今年已经是她研究聚酰胺单体的第九年了。 2012年从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业后,赵俊琦就进入石科院绿色化工课题组,从事聚酰胺单体绿色生产新技术研发工作。 聚酰胺,俗称尼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生产聚酰胺,首先要生产它的聚合单体,单体的性质会显著影响聚酰胺的性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的赵俊琦带领团队成员大胆推理、小心求证,终于确定己内酰胺中某些微量甚至痕量的杂质是决定“隐性”性质的根源。 测定样品性质经常一站就是一天,分析色谱谱图经常一坐就是一天,还要针对试验新发现进行讨论,每天回到家里都感觉腰酸背痛,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但是,赵俊琦带领团队成员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那么多的样品,那么少的杂质,就像是大海捞针。但是很幸运,我们找到了!”说到此,赵俊琦的眼神更加明亮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步履不停。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针对石油产聚酰胺二胺单体,原料毒性大、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多等问题,赵俊琦提出从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出发、最大限度保留反应物自身环状结构的二胺合成新路线。这是一项全新的、高难度的挑战,但是一旦成功,能有效提升尼龙材料功能性。 “我们愿以青年之活力与冲劲,为中国石化在生物基化学品领域未来之发展探路寻梦!这会很难,但我们有信心完成!”在青年科技精英赛演讲结尾时,赵俊琦这样说道。这也正是她参加比赛的初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