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沉醉稠油研究17年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管理部经理 李洪毅
2022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贾玉涛
16.8K

    把烟道气回收起来“变废为宝”,帮助稠油实现绿色高效开发,在李洪毅看来,不光是时代的发展,更是环境的需要。

    ■课题■

    烟道气辅助稠油热采

    ■成绩■

    成绩:油气和新能源组 第三名

    于 佳 贾玉涛

    第一次参加中国石化青年科技精英赛,李洪毅就捧回了奖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参赛课题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为他和同事继续研究推广“烟道气辅助稠油热采”这一项目增添了信心。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对油田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时任稠油热采开发研究室经理的李洪毅和同事研究的关于锅炉烟道气回收的课题,也进入关键阶段。

    “把烟道气与蒸汽混合注入油藏,不仅能够增强稠油开发效果,还能够封存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他算了一笔账,该技术可提高胜利油田减少热采稠油采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减排二氧化碳25.5万吨。

    17年前,刚走出校门的李洪毅对稠油热采的概念还很陌生。相比他在水驱方面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这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可这些并没有难住他。地质资料看不懂,他就向上学习石油地质相关知识;现场动态不清楚,就向下了解采油工艺。

    2005年前后,胜利油田的稠油开发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发技术发生转变,稠油产量也实现大幅提升。李洪毅正好赶上这波大发展,也被稠油开发的魅力深深吸引。

    2000年以来,胜利油田相继发现多个强水敏性稠油油藏,这类油藏开发难度大,弹性开采、常规注水、注蒸汽吞吐等方式都不适用,国内外也没有该类油藏成功动用的先例。

    李洪毅接下这项重任。他带着问题跑现场、做研究,经常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加班到深夜。有一次,同事办公桌上的陶泥玩具引起他的注意。他发现,同样是黏土,稠油通过高温烧制可以变成稳定状态而不再遇水膨胀。这一灵感让他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形成“近井地带以高温改善水敏,远井地带化学防膨”的工艺技术,累计动用储量6700万吨,建成产能超100万吨。

    近年来,李洪毅开始把精力转向绿色环保低碳发展。他认为,与其减少烟道气排放,不如把这些气体回收起来“变废为宝”,帮助稠油实现绿色高效开发,“这不光是时代的发展,更是环境的需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