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原油田建设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装置,将各采油厂分散处理的原油,输送至新装置集中处理。投产一年多来,原油处理能耗降三成,用工进一步优化

东濮老区原油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2021年12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敏 闵守瑜
16.8K

    杨 敏 闵守瑜

    11月29日,中原油田柳屯油库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装置控制室,原油稳定岗员工王磊磊轻按仪器进行原油处理操作。采油厂输来的原油经分离、加热、闪蒸、压缩、冷却等一系列环节,进入储罐存储或外销。

    柳屯油库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装置于2020年7月投产,运行一年多来,单位原油处理能耗降低32.9%,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原油处理即把原油中的轻烃,如甲烷、乙烷、丙烷等分离回收,输送到轻烃处理装置进一步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减少轻烃在原油储存、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实现效益最大化。

    “此前,中原油田东濮老区4个采油厂共有6套原油稳定装置,将油井采出的原油输送至油库前,先利用各自的原油稳定装置处理原油。”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焦亚龙介绍。

    前些年,随着油田产量逐渐降低,东濮老区各采油厂原油稳定装置处理能力过剩,负荷率不足设计能力的13%,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与此同时,随着设备老化,装置能耗、维护成本上升。

    2017年开始,中原油田以提质增效、节能降耗为目标,重新梳理原油集输、处理等流程,启动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课题研究,历时3年,在柳屯油库建成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装置,采用负压闪蒸稳定工艺,处理规模为每年100万吨。

    他们将各采油厂生产的原油输送到新装置进行集中处理,提升油气集输效率。“采油厂以区域界限布局、‘各自为政’的原油处理方式从此退出舞台。”焦亚龙说。

    据测算,新装置运行成本大幅降低,且用工得到优化。此前,6套原油稳定装置共需48名员工,现在只需6名员工就能满足要求,运行效率大幅提高,投产仅一年多时间,节约各项成本费用逾千万元。

    原油稳定岗班长卢太朝之前是文留采油厂联合站的一名员工,负责原油处理工作。随着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装置的建成,卢太朝来到新岗位。“同样是原油处理工作,变化很大。”他说,“阀门可以远程操控,仪表数据显示精准,装置所在场地在360度高清摄像头下一览无余。”

    “原油稳定集中优化装置从分离、加热、闪蒸、压缩、冷却到外输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所有生产运行参数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调节。”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专家魏自科介绍。

    以原油处理过程的加热和压缩两个环节为例。新装置原油加热系统将温度、压力、水位等参数远程传输至控制室,并根据运行情况变化,通过自动调节燃气量来控制温度,保证原油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无须员工手动调节。同时,具备特殊工况下自动紧急停炉保护功能,确保安全运行。

    在压缩环节,要将轻烃抽出压缩后,输送至天然气处理厂进行回收利用。“以前,员工须手动开关闸门调节压力。现在对压缩机压力等参数进行设定后,系统可根据运行工况自动调节,并将数据传输至员工手机,十分高效便捷。”魏自科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