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帮村民抢收水稻2021年10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霍长雪 吕爱芬
霍长雪 吕爱芬 10月11日,四川省苍溪县元坝镇70多岁的村民张大爷拉着天然气处理厂元坝项目部书记王军的手,激动地说:“谢谢王书记,你们石化人真是太好了,帮我们收稻谷也不讲啥条件。” “大爷,您千万别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们。只要是穿着红工衣的人,都会帮忙的。”王军笑着回答。 正值秋收时节,元坝镇却遇到了连绵阴雨,成熟的水稻若不及时收割就会烂掉,这让一些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村民犯了难。 10月7日上午,雨水渐停,不少村民不顾地里的泥泞,开始抢收稻子。此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与老伴艰难地在田里收割水稻的情景,引起了王军的注意。王军上前了解到,老大爷姓张,孩子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他们老两口。 “这么一大片水稻,光靠两个老人,收到什么时候啊!”想到这儿,王军拿起手机在项目部党员钉钉群发了一条信息。不一会儿,几名在项目部倒休的党员就赶到半山腰的稻田边,蹚着泥水,帮张大爷割起了稻子。 人多力量大。地里的稻子很快全部晒在了张大爷家的院坝里。 张大爷想留王军他们吃晚饭,没想到他们“跑得特别快”,只留下一串泥鞋印。 天然气处理厂元坝项目部扎根元坝工区7年多,该项目部员工与附近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项目部驻地周边村民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有什么干不了的农活儿或难事,员工都会主动帮忙,还和附近的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