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党建科研同频共振 勘探开发获重大突破2021年07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徐 康 程力沛
【单位】石勘院四川地区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党支部 【亮点】坚持党建与科研工作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与西南油气分公司联合部署的多口钻井获得重大突破,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天然气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荣誉】2021年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徐 康 程力沛 7月16日,石勘院四川地区勘探开发研究中心新办公区里一片忙碌。为了更加及时便捷服务生产,四川中心办公区搬入了西南油气分公司的办公大楼,墙上“严、细、实,全、准、快”的工作标语十分醒目。 四川盆地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的战略要地,其中须家河组资源量潜力巨大,但如何规模有效动用是业内公认的世界级难题。近年来,四川中心党支部始终瞄准这块硬骨头,坚持党建与科研工作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紧紧围绕科研工作特点抓实党建工作,助力西南分公司多口钻井获得突破,有力支撑四川须家河组天然气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 强化政治学习,党建工作成科研“定盘星” “我们是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如果思想认识上不去,党建工作就做不到实处,科研质量也就上不去。”四川中心党支部书记季玉新说。 为此,该支部将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为工作的“定盘星”。在班子学习、支部会议上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树立“把党交给我们的科研任务做好就是最大的讲政治”理念,引导党员深入一线攻坚克难、创新创效。 结合科研人员常驻前线的特点,支部开展宿舍微党课、科研“四风”大讨论等主题党日活动,大家集体学习讨论原著,并观看《四渡赤水》《建军大业》等红色影片。青年党员金武军表示:“多样化的党课形式丰富了大家的党史知识,调动了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希望这种活动持续组织。” 支部还组织党员对标对表、逐条自查,明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使命,引导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3年来,支部每年人均驻现场时间超过8个月。 支部合力攻坚,勘探“冷锅”变“热灶” 科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油田企业的大力支持。四川中心党支部以支部共建为抓手,与油田企业建立了“资料共享、团队融合、党群共建”的全方位多层次协同攻关机制。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定期收集梳理油田需求和问题,统筹配置科研资源,共同打造科研生产“协同圈”,促进科研质量稳步提升、成果及时应用,效益持续显现。 在去年的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四川中心党支部聚焦目标任务,与西南油气分公司研究院联合组建4支党员突击队,围绕须家河和雷口坡开发难题全面开展攻关研究,形成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体系和断缝体精细刻画关键技术,创新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方法,优化须家河组12口井压裂方案论证,提升了现场压裂实施效果。 2020年,该中心超额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结题项目优秀率100%,提出各类井位建议37个、优化开发方案3套,与西南油气分公司联合部署的新8-2井、新盛101井等获得重大突破,为须家河组天然气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沉寂十几年的“冷锅”变为了“热灶”。 搭建成长平台,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7月4日,成都理工大学田景春教授应四川中心党支部邀请,为大家讲授“双鱼石地区气藏特征及分析”。“讲座紧贴生产需求,受益良多。”青年党员王爱从讲座中获取很多知识。 为了加速科研人员成长成才,支部搭建学习平台,定制成长路线图,提升专业能力。 支部聚焦核心技术、生产难题、项目运行和拓宽研究思路,常态化组织系列青年科技讲堂、学术沙龙等活动,不定期由青年骨干分享研究方法、学科发展等方面前沿知识和感受体会,促进各学科人员融合发展,扫除知识盲区。 3年来,四川中心共有13名青年员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近年来留院工作的博士后吴小奇、金武军、刘君龙获得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4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