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
![]() ![]() 日期检索
安全高效环保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创新团队2025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凤奇
李凤奇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然而,LNG接收站核心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BOG(蒸发气体)处理、储罐设计、冷能利用等“卡脖子”难题制约着行业发展。 面对挑战,以工程建设公司(SEI)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历经10余年自主攻关,成功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NG接收站成套技术,为我国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突围的背后,是一代科研人的执着。为攻克BOG再冷凝工艺,团队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历经300余次试验,最终突破微界面混合技术瓶颈。为验证储罐抗震模型,他们连续数月驻扎地震模拟场,采集数据超百万组。他们还创新开发多能耦合技术,将冷能与石化装置余热、海水资源深度耦合。10余年间,团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7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中国石化认定专有技术29项 ,出版专著2部,8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目前,该成套技术已应用于天津、山东、龙口等LNG项目。仅以天津、青岛项目为例,截至2024年底,累计接卸LNG8988万吨,替代燃煤139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80万吨。未来,舟山等新项目将全面推广这一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