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奥萨齐·米哈伊尔在丝路书写“中国能源情”奥萨齐·米哈伊尔,1982年1月出生,白俄罗斯籍,国事俄罗斯公司副总经理2025年05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亚丰 李世振
李亚丰 李世振 在中俄能源合作的广阔舞台上,有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中国通”,十五年如一日深耕采购领域,用热忱与智慧架起了跨国协作的桥梁。他,就是同事口中亲切的“米沙”——国事俄罗斯公司副总经理奥萨齐·米哈伊尔。 在国际市场打拼多年,米沙在采购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打造集团公司境外物资采购及过程控制共享服务平台,米沙牵头成立中亚地区大型炼化项目物资采购服务工作团队,将语言优势转化为合作纽带,让属地资源化作发展引擎,创新开展了物资采购全流程服务工作,建立“内外协同、多元融通、一体联动”的采购服务体系。 面对SEI总承包的AGCC项目复杂需求,他创新打造20余项英俄双语标准化采购模板,技术沟通效率提升40%。为攻克设备分项报价难题,他组织13轮联合谈判,协调国内专家深入工厂现场对接,累计签约金额达2亿多元,为中国石化海外项目建设节约4357万元。这套行之有效、可推广、可复制的采购服务机制,为中亚地区后续项目的应用打下基础。此外,他还积累建立了中亚地区供应资源库,涉及各类设备共34家供应商,为后续海外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借鉴和共享服务。 深耕采购主业的同时,米沙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打造中国石化高端优势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共享服务平台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催化剂公司大力拓展中亚市场时,他带领团队穿越欧亚大陆腹地,在哈萨克斯坦驱车8小时,于乌兹别克斯坦换乘三种交通工具,深入20余家工厂对接市场需求。凭借这种“用脚步丈量商机”的执着,他协助催化剂公司中标临氢降凝和连续重整两个项目,签约金额合计破亿元。 当欧美企业撤出中亚市场时,俄罗斯公司业务团队迅速构建起润滑油、钯炭催化剂等高端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两年间创下超3300万元销售业绩,推动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绽放光彩。 作为俄罗斯-中亚地区采购团队的牵头人,米沙深知“独木难成林”。他首创“午间课堂”培养机制,利用休息时间手把手向青年员工传授采购经验;组织协调会,带领团队与工程公司、供应商多维联动。在他的带动下,属地员工的语言优势与外派员工的采购专业能力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支既懂国际规则又具本土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团队。 从伏尔加河畔到燕山脚下,米沙步履不停。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真正的合作精神,能跨越山海阻隔,在异国他乡绽放出绚烂光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