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新星公司地热开发团队 向“绿”而生 逐“热”前行新星公司地热开发团队深耕地热领域,大力开发地热清洁能源,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超1.2亿平方米,服务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等11个省(直辖市)的百万余户居民,每年可替代标煤近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590万吨。2025年05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曹海峰
曹海峰 五月的雄安新区,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新星公司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监控屏幕上闪烁的生产数据如同跃动的音符,在这座未来之城谱写着清洁能源的绿色旋律。 “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地热+’项目,通过中深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余热、光伏等清洁能源互补协同,全面服务绿色智慧新城建设。”新星公司地热开发团队成员、绿源公司负责人高小荣介绍道。 如何让地热这一清洁能源更好地造福于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新星公司地热开发团队矢志不渝的追求。 坚持敢为人先。2009年,新星公司地热开发团队以“拓荒者”的姿态进入河北雄县推进地热开发利用。面对国内地热开发技术、经验匮乏的现实,团队历经数年探索实践,成功将雄县建成全国首座清洁供暖“无烟城”,并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雄县模式”。2021年,雄县地热项目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名录。团队积极推广“雄县模式”,成功在全国建成10座地热供暖“无烟城”。 坚持自强不息。团队将科技创新作为立身之本,集智攻关,着力攻克地热开发“卡脖子”难题和关键前沿技术,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创建了全球首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形成了地热资源开发“两项基础理论,六大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认真履行国家地热能中心、能源行业地热能标委会、中冰地热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支撑职能,参与国家地热规划起草、政策研究制定,牵头编制超50%的行业标准,并在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上成功发布首个国际地热协会标准。 坚持为民造福。团队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在山东商河县创新开发“温泉+花卉”特色产业模式,助力商河从农业大县向温泉花都转型;通过实施地热清洁供暖,助力河南兰考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打造城市清洁发展新标杆。两个项目因服务乡村振兴和能源绿色发展,成功入选“2022年百县千项清洁能源示范项目”。 2024年11月,团队成功建成我国首个垃圾焚烧电厂余热梯级利用居民供热项目——天津东丽区绿色低碳供暖替代改造项目,为5万户居民和商户提供环保低碳供热。一个供暖季,可以节省燃气30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33万吨。 2025年初,捷报再传。团队实施的5个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典型案例汇编(2024)》名单。 从2006年成立时仅有寥寥数人的地热项目组,发展为如今国内地热开发利用领军企业,新星公司地热开发团队以“敢为人先、自强不息、为民造福”的企业理念为帆,在地热产业这片“蓝海”中劈波斩浪。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推动科技报国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书写地热之光的辉煌篇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