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每名作业人员都是安全防线的主角

2025年05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铭
16.8K

    张 铭

    在传统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中,分包商往往被定位为被动接受监管的配角。十建公司打破固有思维,通过“审核前置+进场考评”的双重机制,重新塑造了分包商在安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将安全管理能力转化为市场准入的核心标准。这种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筛除了安全管理不达标的分包商,更传递出明确信号:安全管控不再是项目启动后的附加要求,而是参与项目建设的必要前提。

    在项目安全动态管理领域,十建公司项目部创造性地将“安全事故体验”转化为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助推器。“安全事故体验区”的设立,突破了传统说教式培训的局限,通过模拟火灾、高处坠落等危险场景,让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变得直观可感,以强烈的感官冲击推动安全意识的深度内化。

    项目建设安全管控模式创新体现在管理重心的转移。十建公司通过实施“聚焦施工+重点帮扶”策略,让安全监管从粗放巡查转向精准治理。在专业深度交叉的施工高峰期,安全员对作业平台实时监控、对安全管控薄弱的分包商进行定向帮扶,构建起点面结合的立体化管理网络,既形成了高压监管态势,又建立了分级保障体系。这种将分包商置于管理聚光灯下的做法,实质是推动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最终达到“我能安全”的本质转变。

    当分包商站在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C位”,当每个作业人员都成为安全防线上的主角,当安全管控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求,工程建设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管理难题或许就能找到新的解题思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