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李震 有志气才能争口气

李震坚守检修一线30年,带领团队成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核心机组自主检修;以赛促学,服务生产;培养技术人才,助力行业发展。
2025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夏东明
16.8K

李震,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齐鲁石化生产运行维护中心烯烃机修车间维修钳工组长、全国技术能手

    夏东明

    用李震自己的话说,他起点不高,技校毕业入炼化一行,得比别人用更多力。

    从一名钳工学徒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用了30年。投身炼化行业就像扎进深水,前十年他默默深耕,在设备轰鸣中苦练技术,当积累足够的力量后,抓住机遇跃出水面,用30年持续突破证明:平凡岗位也能创造非凡价值。

    从小,李震就对机械特别感兴趣,家里的闹钟、收音机都被他拆装研究个遍,邻居家小孩装不回去的玩具,到他手里总能恢复原样。这份与机械打交道的专注力,在1995年技校毕业进入齐鲁石化烯烃厂机修车间后得到延续。面对轰鸣的装置设备,他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积累经验,晚上就着台灯研读《机械原理》,把设备构造图纸铺在床头反复琢磨。

    李震虽个头不高,但双目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浑身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2017年,乙烯装置大检修,作为装置心脏的GB-1201裂解气压缩机组是重中之重。该台机组采用日本三菱重工技术,以往都由日方技术专家指导检修。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凭什么做不到?”李震主动请缨,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检修期间,李震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带领团队查阅资料、比对数据、制定方案。每天天不亮就赶赴现场,月朗星稀才回家。生产车间的人见状调侃:“我看你们是魔怔了……”

    经过22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团队成功解决前轴承箱翘头等7大机组运行隐患。其间,发现一处设备安装错误,通过改进,彻底解决了机组自安装以来就存在的汽封漏气问题,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

    日方专家经过论证,也对这一成果高度认可。

    李震深知学无止境,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求知若渴,更频频在比武场上淬炼真功。2018年,他和同事刘延波代表中国石化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面对极高的比赛要求,他们千方百计挤时间,午睡前、吃饭时都成了他们的背书时间,实操则按计划进行锉配、CAD和泵修操作练习。最终,两人以168.68的高分荣获团体第一,李震更是夺得个人第一名。但他始终保持清醒,走出去,是为了拓宽视野;学回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从2019年到现在,李震一共带出了8个徒弟。他会给每个徒弟都制订系统学习计划,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步骤。此外,他还参与山东省“技能大师”领航计划,培养高级技师、技师100余人。

    “现在车间有很多年轻人进来,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有人接你的班儿,在各方面都能顶得住,这行业后继有人。”李震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