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孙超 精心“打磨”每一个项目

20年匠心深耕,孙超创新性提出预制深度提升20%的施工管理法,让焊接效率提高了三成;用51%预制率的国内预制、现场安装模式和80%属地化用工模式,帮助哈萨克斯坦KFCC项目揽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2025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叶 丽
16.8K

孙超,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十建公司第二安装分公司副总经理,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劳动模范

    叶 丽

    28岁的孙超第一次以施工经理身份站在300多名工人面前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此起彼伏的质疑声。

    “毛头小子懂什么管道焊接?”在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场,工人师傅们一边嘀咕,一边把图纸拍得啪啪响。

    那个夏天,孙超把折叠椅搬进了集装箱办公室。白天,他跟着焊工在近40摄氏度的管廊间穿梭,工作服结出的盐霜洗都洗不掉;晚上,台灯下《项目管理标准》的书页被翻得卷边,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两个月后,当孙超把优化方案拿出来时,嘈杂的会议现场突然安静了——这个年轻人竟能精准指出每道工序的冗余环节。

    “跟着孙经理,干活儿痛快,挣钱踏实!”曾经最不服管的分包施工队队长老李说出了大家的感受。

    2013年的哈萨克斯坦KFCC项目,孙超以“国内预制、现场安装”的模式不断刷新着中国石化境外工程建设速度。面对哈国当地分包商“三天根本干不完”的质疑,他掏出计算器:“如果采用中哈工人结对子的方法,人工成本能降40%。”在新疆管道预制场现场办公室里,孙超用冻僵的手将单线图重新拆解成近千个预制模块。4个月后,当预制率高达51%的管道像巨型乐高般精准嵌入KFCC项目装置区时,哈方项目现场经理称赞道:“孙,你这是在跟我们玩魔术!”

    当项目捧回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时,孙超开创的80%属地化用工模式,已成为十建公司走出去的黄金准则。

    2022年大亚湾畔,美孚惠州16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现场,孙超面临职业生涯最大挑战:3000多名工人、13家国内各大知名承包商同台竞技,美孚安全经理每天带着放大镜巡查。

    “咱们的早会必须改!”看着工人们敷衍地喊完口号散去的场景,孙超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擦了又擦,愣是连夜把安全教育早会流程拆成了8个步骤。

    次日清晨,工人们发现安全早会多了天气风险分析、JSA再验证等环节。孙超在早班会上做示范:“老张,你说说切割作业遇到南风天该怎么办?”“应该调整作业面方向,佩戴全封闭护目镜。”

    这种被称为安全教育八步法的早班会模式,不仅获得美孚安全专家的专业认证,更让项目创下1230万安全工时的纪录。

    他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每个项目都当作精心打磨的工艺品;又像团队的压舱石,在工期与质量的天平上,总能找到最优解。

    2024年底,美孚惠州160万吨/年乙烯装置即将落成,已经44岁的孙超日日为此忙碌,每晚都入睡很快。偶尔,他也会梦见自己28岁时身处福建湄洲湾的那些夜晚——那时的月亮,也像现在这样亮堂堂地照着工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