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人机优势互补答好“超纲题”2025年04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谭伟春
谭伟春 “师徒协议”的主角是班组员工和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与人工互补形成巡检“双保险”……如今,随着智能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人机协作的场景已成为石化企业一道风景。 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指出,人工智能要整体布局、重点突破。随着这一部署的推进落实,人机协作会越来越普遍,“师带徒”的传统内涵不断延伸。在十建公司智能建造班,人机优势互补,形成了“机器主操,人主控”的协作模式。5位班组“师傅”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纲题”手到擒来;9个智能“学徒”情绪稳定不怕累,高效精确干好活。构建高效的人机协作模式,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注重优势互补,做好人机资源配置,守正创新、大胆探索,才能释放最大效能。 高效的人机协作更要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智能机器人也可以拿起焊条,焊出精确的纹理。然而,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很多,材质、电流、风速……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让焊接效果“谬以千里”。面对这种“超纲题”,智能机器人很难妥善处理。相比起来,一名优秀的焊接专家,却可以应对多种变化,他们令人佩服的手感、直觉和创造性,很难用参数来“量化”。因此,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像是升级版的“工具箱”,而不是全能的“替代品”。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要学会用好新工具,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不断突破技能边界,应对好千变万化的“超纲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