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大上游”协同发展 增添“西南底气”

2025年03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 洪 郑 超
16.8K

西南石油工程员工进行下套管作业。唐茂华 摄

    □李 洪 郑 超

    【经验亮点】

    西南石油工程以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核心,充分利用“一个平台、五项机制”协同体系,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深度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全链条;通过组建跨企业联合攻关团队、搭建一体化专家智库,实现从钻井提速向全链条提产提效的跨越式升级。2024年,单机进尺效率提升5.34%,西南油气资阳2井创日产气125.7万立方米的高产纪录,筇竹寺组页岩气改造体积突破8300万立方米,关键技术突破助力超深层页岩气可采储量翻倍。

    【实践效果】

    近年来,西南石油工程持续深化与西南油气、勘探分公司、经纬公司等一体化运行,共建一体化专家工作室,推进地质工程、方案设计、生产运行、风险管控一体化,实现了从钻井提速到全链条提速、从单一提速到提产提效的转变,共同促进工程质量、运行效率和勘探开发效益的提升。

    该公司技术团队与西南油气紧密结合,聚焦多压力系统安全钻进,工程地质协同,安全完钻和兴1井等8口“1字号”探井;全面推广“控压钻井+成膜强封堵钻井液”技术,释放钻井参数,提高作业效率,须二段定向井平均钻井周期缩短9.42%,新盛205-4井实现区块钻井周期首次低于95天;持续优化交叉工序衔接,应用井口快速插拔器、大通径一体化压裂管汇、自动输砂装置等先进装备,综合压裂效率提高12%,高效保障天然气增储上产。

    西南石油工程负责的资阳2井测试日产量125.7万立方米,证实了深层、超深层寒武系页岩具备规模增储潜力;助力资页1HF井成功投产,日稳定产气14万立方米。一口口高产井的背后,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攻关应用。

    一直以来,该公司把工程技术突破助力扩大资源摆在首要位置,抓实“增、稳、上、攻”四大工程保障,多次组织专题工程技术研讨,深入分析川渝天然气增储上产关键技术难题,结合石油工程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三北”及东部老区工程技术支撑保障62项重点工作,详细制定计划措施,同时针对勘探开发需求加快技术突破,支撑甲方把难关攻下来、储量拿出来、产量增上去、成本降下来。

    针对资阳筇竹寺组页岩储层“两超三高”的特征,西南石油工程一体化攻关团队集成创新“超大规模扩体积、超高排量建缝网、双暂堵促复杂、全域支撑提导流”核心工艺,形成了筇竹寺组分异超深层页岩气藏复杂缝网压裂技术,改造体积突破8300万立方米,较龙马溪组深层提升73%,单井可采储量由0.9亿立方米提至1.8亿立方米,助力资阳2井、金页3HF井试获高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