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陕南风味浆水面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宗慈
黄宗慈 浆水面是陕南地方特有的风味面食,是一种以浆水菜作为浇头的素面。说起这浆水面,民间传说其已有两千来年的历史了。 据说当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翻山越岭来到秦岭南麓的汉中,一日为前途苦闷,便带着辅臣萧何微服出行于街市散心,傍晚时分行至城南一个叫幺儿拐的地方,肚中饥饿便走进一家面馆。店家备好的食材殆尽,老板正准备打烊,见来了食客,只好胡乱地用前几日无意间放至面汤中的白菜,为刘邦和萧何烹制了两碗素面。 不承想,平日里吃惯了油腻大鱼大肉的两人,竟一下子被这酸爽清香的味道所征服,心情大悦连声叫好。刘邦问询老板这面的名字,当得知此面尚未有名时,便欣然谓之“浆水面”。其实此乃民间野史,并未见诸任何的文字记载,恐只是当地人为了佐证浆水面的悠久而硬拉刘邦做背书而已。 在当地就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幺儿拐的浆水面,吃完一碗还想续一碗。” 浆水面好吃不好吃,关键在于这作为浇头的浆水菜味道地道不地道。浆水菜一般多用芥菜、芹菜、萝卜缨子、白菜等为原材料,在沸水中略微烫过后,放入掺有少量面汤的温水中慢慢发酵而成,其间不能掺一丁点油盐。制好的浆水菜色泽淡黄,微酸中透着一股清香。 把浆水菜切碎后,用猪油、辣椒、葱姜炝炒,再配上焙制成金黄色的小豆腐块,酸香可口的浇头便成了,将之放入手工擀制的面条之中,一碗传说中的浆水面会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浆水菜在过往的苦寒年月,是陕南各地普通百姓厨房里必备的一样食材。过去陕南乡村人家娶媳妇,婆家常把会不会酿制浆水菜作为选择的标准之一,可见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夏日农忙季节里,辛苦劳作一天的农人能吃上一碗即解暑又饱肚的酸香浆水面,便能心满意足地狠狠打个嗝了。 浆水菜不光农村人吃,城里人也吃。在我幼时,城里经常有一个中年妇人挑着两个装满浆水菜的陶罐,走街串巷地叫卖,一边走一边口中吆喝着:“浆水菜、浆水菜。”据说她就靠着这小买卖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街上不懂事的小孩子们每遇见她叫卖,就调皮地尾随在她的身后,当听见她喊出“浆水菜”三个字时,便会有腔有调地齐声跟着喊:“浆水菜,豆来米来(简谱中的1232)豆来米来。”妇人听闻多是无奈地摇摇头。当年尚不谙世间辛苦为何物的我,也曾参与其中,视之为乐事一桩,现今想起依旧心生惭愧。 浆水面最早是一种穷人饭桌上的简餐,富贵人家往往对之嗤之以鼻,陕南人常用一句“看你穿得像浆水菜一样”来形容一个人的寒酸样,可见一斑。 谁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如今人们的日子富足起来了,肚子里油水富足了,浆水面竟然以特色佳肴登大雅之堂,渐渐地成为陕南餐桌之上的稀罕物。食客们在酒足饭饱之后,都喜欢来上一小碗浆水面,既解腻又解酒;过年过节之时,在大鱼大肉满桌的饕餮大餐面前,许多人就靠这一碗浆水面开胃消食。 我好这一口也是近年来的事情。以往我和妻子一直喜吃米饭炒菜而厌面食,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性情变得平和了,饮食习惯竟然也大有改变,渐渐地对面食产生了偏爱。陕西紧临重庆,浆水面也成了我们的桌上佳肴。 腌制浆水菜以芥菜(陕南人称之为花剌菜)为最佳。有一次看见农户家边的荒地里长着繁盛的芥菜,便向主人讨要,人家大方地说让我们随便采摘,说在他们那里,这菜都是用来“喂猪的”,惹得我们暗自窃笑。 我们在网上寻得制作浆水菜的视频教材,认真观摩学习,然后照猫画虎开始试做,经过几次的探索,居然也有模有样地试制出来。用之烹制的浆水面,妻子品尝后给打了80分,本来我已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了,能得此高分确实让我喜出望外。 在重庆能吃到一口陕南的味道,瞬间便像是位移了空间一般,这平淡而熟悉的滋味,最能平抚一颗食客的“好吃”之心,让人心有所盼,情有所依。 (作者来自重庆石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