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链接

2025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侧钻技术示意图。

    ●什么是侧钻技术?

    侧钻技术是在老井油层套管上开出一个“窗口”,再将钻头穿过窗口钻入地层,在导向仪器的帮助下向目标靶点钻进,实现地质目标。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用来挖掘剩余油藏潜力、提高采收率、延长油气田寿命,并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和效益最大化目的。

    侧钻原本是钻井工艺技术中的一项辅助工艺,在钻井工作中历史悠久,通常是处理钻井工程事故中的最后手段。运用侧钻技术把老井变成新井源于1895年在里海油田一口濒临枯竭的老井进行修井作业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离原井井筒10多米的新井眼,这个新井眼使该井的产量提高数倍,是有记载的使枯竭井获得新生的最早案例。这些意外收获,让侧钻技术逐渐成为低产井增产和老井再生的手段。

    20世纪初,苏联开始采用侧钻技术使老油井增产。20世纪60年代,我国受苏联钻井技术的影响,在玉门、新疆、四川等油田也进行过老井开窗侧钻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自主研究侧钻井工艺技术,并在30年间迅速成熟起来。该技术在全国各油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油田特别是老油区降本增效、节约挖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进入21世纪,侧钻井工艺作为分支井技术的一项重要工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侧钻技术有何特点?

    侧钻技术具有建井周期短、工程投资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老井井眼和原有采输设备,大大缩短建井周期;与传统的打井方式相比,侧钻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征地、道路建设、采油及地面工程等费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窗口位置和钻进方向,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有哪些应用场景?

    1.老井产能恢复与提升

    当老井因长时间开采导致产能下降,或者井内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时,侧钻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老井的侧面钻出新的井眼,不仅可以绕过原有的损坏部分,还能增加井筒与油藏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2.开发薄层或难动用储量

    在油田开发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薄层或难动用储量,这些区域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或油层厚度较薄,常规直井开发难度较大。此时,侧钻技术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精确调整井眼轨迹,侧钻井能够更有效地穿透这些薄层或难动用区域,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

    3.降低钻井成本与风险

    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直井钻井可能面临较高的成本和风险,如地层坚硬、易塌方等。而侧钻井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成本和风险。通过选择合适的侧钻点和井眼轨迹,可以避开不利地层,减少钻井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和事故发生率,从而降低整体钻井成本。

    4.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与优化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后期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油藏变化和优化开发效果,可能需要对井网进行调整。此时,侧钻井技术能够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实现井网的加密、优化和重组,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国外有哪些应用案例?

    1.美国怀俄明州超深井侧钻案例

    为了满足深层油气藏的勘探需求,美国怀俄明州的一口井在7751米深处进行了开窗侧钻。展示了侧钻技术在超深井中的应用潜力和效果,为类似条件下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益借鉴。

    2.加拿大连续油管侧钻案例

    在加拿大的Alaska等地区,连续油管侧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连续油管侧钻技术具有移动性能好、钻井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老井开窗侧钻、老井加深等作业,不仅提高了油气井的采收率,而且降低了钻井成本。

    3.伊拉克东巴油田套管开窗侧钻案例

    中海油服在伊拉克东巴油田成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套管开窗侧钻技术的首次应用。该技术可以在现有油井中进行侧钻开窗,深入新的油气层,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为伊拉克东巴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及剩余油资源的挖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王 建 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