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婆婆的美味

2025年02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素军
16.8K

    张素军

    入冬那天,女儿抱回来一个大纸箱,进门就往地上“哐”地一放,我赶忙上前查看,里面是一堆烂白菜——菜根带着泥,菜叶卷着边,叶面上大窟窿小眼睛,显然已被虫子捷足先登。我一撇嘴:“弄这干啥?”女儿解释:“这可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别看卖相差,但口感好,吃起来是甜的!”

    即便如此,外面那层烂叶子还是被我扔掉了。剥去老叶,露出菜心,里面青幽幽,脆生生,看上去确实不错。只是这么多,怎么吃得完呢?干脆腌酸菜!

    主意一定,立马动手。我先烧水,让白菜在开水里打个滚,然后捞出备用;再找个搪瓷盆当腌菜缸,把白菜层层码好,每层都撒上盐;最后又端了盆水,重重压在“缸”上。

    两周后,白菜肉眼可见地由青变黄,撕下一块尝尝,酸酸脆脆。“大功告成!”我向女儿宣布:“酸菜可以吃啦!”当天就包了顿酸菜饺子,味道还真不错。

    腌酸菜的手艺我是跟婆婆学的。婆婆是东北人,酸菜腌得一绝。以往每年冬天,婆婆都会买上百十斤大白菜,在自家小院里支起锅灶,与公公联手,一个汆白菜,一个捞白菜,再把晾好的白菜整齐地码到酸菜缸里,这样的酸菜可以吃到来年春天。

    除了腌酸菜,婆婆还会腌雪里蕻,用雪里蕻蒸扣肉,咸香诱人,绝对下饭。家里餐桌上,东北大酱也必不可少,当然这也是婆婆的手艺。每年夏天,婆婆买来黄豆,接着泡黄豆、拣黄豆、煮黄豆、捂黄豆……待捂好的黄豆长出细密的绒毛,便到了晒酱环节。三伏天,热辣滚烫,却是晒酱的好天气,时间就像一位魔法师,能将一盆绿乎乎的酱汤变成一盆浓稠的大酱,同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酱香。酱晒好,婆婆舀出一碗,锅里放油,葱蒜辣椒爆香,再倒入大酱翻炒,顿时满屋飘香。馒头夹酱,再来上一碗软糯的米粥,就是一顿绝美的晚餐。

    但婆婆的手艺远不止这些。婆婆是第一代油嫂,年轻时跟着干石油的公公走南闯北,曾在四川达县住过几年。20世纪60年代,公公所在的地质部第二地质普查大队(简称二普)在达县进行石油勘探。达县山清水秀,峡谷幽深,河流湍急,水里常有鱼儿翻跃。公公喜欢垂钓,休班时爱去钓鱼,且常有收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一顿鱼解馋就相当于过年。

    婆婆心细,怕孩子们吃鱼扎刺,便向当地房东请教,学会了做四川糟鱼,所谓糟,也是烂——酥烂,烂到鱼刺变软,能跟鱼肉一起吃。我嫁到婆家后也吃过婆婆做的糟鱼,做法并不复杂,鱼煎好后,放入葱姜蒜、酱油、醋等调料,再用高压锅焖压,出锅便是一道酥烂可口的美味。

    石油人四海为家,婆婆跟着公公,走到哪儿厨艺练到哪儿,只要孩子们爱吃,她必定设法尝试。久而久之,婆婆兼收并蓄,成了厨艺杂家,不管南甜北盐还是东辣西酸,都能露上一手。再后来,公公从二普调到五普,一家人又辗转从南方回到北方,在五普基地河南新乡扎下根来。

    对许多人来说,五普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老石油们都知道,五普曾是地质部嘉奖的“猛虎队”,参加过江汉石油大会战,立下过赫赫战功,现在是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五普钻井公司。20世纪70年代,五普由江苏迁到河南,因此五普大院住着不少江苏人。

    江苏乃鱼米之乡,水多鸭多。江苏人擅吃鸭,盐水鸭、板鸭、风干鸭都是江苏名吃,五普大院甚至还有一家盐水鸭店。我不知道婆婆是怎么学会做盐水鸭的,但是每年春节回家,家里小院的铁丝上一定会挂着盐水鸭。盐水鸭吃前须用温水浸泡,然后再小火焖煮,煮到筷子插入即可,待凉后捞出,一缕缕撕开,鸭肉鲜嫩且不失嚼劲,是春节餐桌上一道抢手的下酒凉菜。

    湖北省地质局石油地质队是五普的前身,五普大院也有许多湖北人,邻居张姨就来自湖北,且是位土家族,土家风味的腊肉腊肠做得极好。婆婆有样学样,也做起了腊味。做腊味最关键的步骤是熏,一定要选用新鲜的松柏枝熏,熏时避免明火,靠的是松柏点燃时产生的烟雾熏制。熏好的腊肉腊肠瘦肉红润,肥肉晶莹,撩人食欲。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跟婆婆在一起,心里总会生出一种踏实感和满足感。受婆婆影响,我也爱捣鼓吃喝,尤其是腌菜,不仅跟婆婆学腌酸菜,还跟同事朋友学腌泡椒、腌泡菜、晒西瓜酱、做豆腐乳等。今年夏天,我还把自己腌的酸豆角送给朋友品尝并获得点赞。顺便说一句,我也在中原油田工作生活了近30年,身边同事朋友也像父辈一样,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

    如今,婆婆已经离开十年有余了。可那些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做出来的一道道美味,仍清晰如昨。

    每次吃着自己做的腌菜,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婆婆家的小院。夏日的午后,她坐在藤椅上,专注地拣着黄豆,准备晒酱;冬日的清晨,她和公公在灶台边,一个汆白菜,一个捞白菜,满院都是烟火的香气。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由这些平凡日子里的一粥一饭、一菜一汤酿成。婆婆用她的美味,将一家人紧紧连在一起,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充满了温情与希望。

    这人间,有这般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有婆婆留下的那些美味记忆,真好。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在厨房的方寸之间,寻找生活的真谛,把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传递下去,就像婆婆曾经传递给我的一样。

    (作者来自中原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