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故乡在心头

2025年01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李 晓

    有人说,春运,是中国一年之中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在春运的画卷里,故乡的召唤是情感最浓烈的年画。

    春运展开的年画,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回家过年。回家过年,那个家又在哪里呢?它在我们平时仰望的精神云霄里,到了年关,便从云层里纷纷而落,成为洁白的棉絮,温暖着游子的心肠。

    有年腊月我回老家,在腊月的最后几天里,看到这样的情景:山梁下,一群人打着火把缓缓移动着,夜雾紧裹着大地,仿佛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感。那是从远方打工回来的乡人,刚从火车或者是飞机上下来,便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

    除夕那天,我那刚从外省打工回家的三叔和三婶,便忙碌着杀鸡宰鱼。从泡菜坛子里抓起泡菜做佐料,做着宴请亲友宾客的饭菜。柴火灶里的老树疙瘩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声,熊熊火光中,三叔和三婶浮现在老墙上的影子,皮影戏一般跳跃。

    农历大年初一上午,看见三叔和三婶长跪在祖宗坟墓前祭拜,我忽然懂得了,像我三叔这样的乡人,在异乡一步步挪动着的脚步里,牵扯着他们生命的根须,其实还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在故土里,也还有着他们对先人生命密码的记忆。

    我在老家住的土房子,因为一座山顶机场的修建,最终没能逃过被拆除的命运。而今我在城里的母亲家,还保存着当年大门上的一把老钥匙,虽锈迹斑斑,却被母亲反反复复地摩挲着擦亮。

    有一天我问母亲:“妈,老屋早就没了,还留着钥匙干啥?”母亲转过身,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陪母亲回到老家,看见母亲掏出那把钥匙,她拿在手上,怔怔地望着已经杂草丛生的老屋基。

    母亲那神情,是在想象中旋转着钥匙,打开那把沉沉的铜锁,咿呀一声中开了门。关于过去岁月的记忆,全部储存在那老屋里。母亲保存着这把老钥匙,原来也是对老家记忆的收藏。

    有次我同来自东北的老柏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原乡,总是在乡村。老柏想了想回答我说,因为人类的祖宗不是在城市,是在森林里,人在内心里真正的栖息地,是在散发山野泥土草木气息的大地上。老柏从东北来到这座城市已40多年了,有天深夜雷电交加,他披衣起床推窗而望,一道闪电从天边掠过,老柏感到,那道闪电是从故乡而来,如一个巨大的鱼钩,从万里之外伸来,将他钓起。

    有年春节,老柏回到在辽河边的故乡,风吹芦苇的土路上,又恍然之中听到了母亲一声声唤着他的乳名,喊他回家吃饭。所以老柏在诗歌里这样写道:他灵魂里有两个故乡,是纤绳深深拉住的两头……老柏是幸福的,在他心里头住着两个故乡。

    我在城市为此做过一次访谈,到底有多少人在心里把城市当作精神上认领的故乡?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把自己的祖籍作为故乡,而这故乡大多数为乡土之地。

    在城市里,或许我们旋转不停地生活,缺乏一些乡村的传统礼仪,缺乏一些久违了的邻里情深,缺乏一些浇灌心灵田园的情感雨露,所以我们那种被表面忙碌充斥的生活,某些时候在精神上不能平安着陆,这让我们精神上的故乡陷入了漂泊状态,有了对所谓远方的朦胧眺望,其实最远的远方在心里。

    拥有故乡的人,是幸福的人。故乡,与我们如影随形。它是我们内心里涌动的清泉,滋润着永远鲜活的初心。

    故乡在哪里?

    故乡在心头。

    (作者来自中长燃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