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2025年:稳中向好 缓慢复苏

2025年01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新一轮扩能周期开启,全球石化产能迅速增长

    全球石化行业在经历了2024年扩能的短暂喘息后,将再度迎来新一轮的投产高峰。2025年,全球基础石化原料将新增产能2986万吨/年,同比大增35%。其中,我国新增产能规模将达1830万吨/年,占比超60%。在庞大产能规模冲击下,多数石化产品开工负荷面临下降压力,若进一步考虑到我国2024年底投产的石化产品,全球石化产业链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预计2025年全球乙烯总产能规模将增至2.4亿吨/年,PX总产能规模将增至8068万吨/年。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全球乙烯开工率平均下跌0.7个百分点,至80%左右,但北美和中东乙烯因成本优势显著,开工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全球PX产业链扩能步伐放缓,尤其是作为主产地的我国PX产能扩增进度较前期明显放缓,在产业配套完善下,全球PX存量装置有效开工负荷将稳步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PX装置平均开工率将较2024年提高0.9个百分点,至77%左右。未来,在东北亚大幅扩能的冲击下,预计欧洲等地石化产业将进一步调整,部分老旧产能退出节奏或将进一步加快。

    产能过剩风险较高,基础化工产品供大于求

    随着新能源的兴起,全球化工行业正面临油品需求长期下降的趋势。我国油品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未来5至10年内,全球液体燃料的需求也将达峰。在欧洲,化工产能的退出速度正在加快,我国也正面临着“油转化”以及化工产业结构性升级的挑战。同时,全球基础化工品的供应增长速度已超过需求,亚洲地区的趋势尤为明显。据道琼斯预测,到2025年,全球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产能预计将分别达到2.38亿吨/年、1.81亿吨/年和1894万吨/年。中国的“三烯”产能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6239.2万吨/年、7580万吨/年、789万吨/年,均居世界首位。

    据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市场信息服务商安迅思预测,2025年全球六大基础有机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产能预计将超出需求量达2.1亿吨。部分国际油气巨头也正在提高化工产能,埃克森美孚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减少约20%的欧洲炼油产能,转向发展生物燃料及其相关化工产品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化工巨头巴斯夫提出“净零排放”目标,并投资新技术以提高塑料产品的产能;沙特阿美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新增1500万吨的化工产能。产能过剩与经济放缓的共同作用导致化工装置负荷率下降、利润空间压缩以及新装置投产推迟,进一步加重了化工品消费萎缩困境。

    区域经济表现分化明显,乙烯消费差异化复苏

    2025年,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和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缓解,尤其在美联储降息后,美国经济有望迎来平稳增长。同时,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随着外部压力减弱和自身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经济增长和贸易潜力或得以进一步释放。同时,新冠疫情后海外补库需求强烈,全球市场不断扩容将对石化产品消费起到一定的正向拉动作用。

    合成树脂方面,东北亚仍是全球主要消费市场。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影响力持续扩大,亚洲市场的活力将被大大激发。同时,亚洲地区人口众多,虽然人均树脂消费量普遍较低,但随着经济增长、人均消费增加,基建、包装、日用品等各种领域对树脂产品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印度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或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全球合成树脂消费将增至3亿吨左右,同比增长2.7%,增幅比2024年提升0.1个百分点。

    合成纤维方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合成纤维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合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已达到80%以上。预计2025年,国内终端纺织服装和家纺市场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外纺织订单回流等因素将进一步推动合成纤维需求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合成纤维消费将增至86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1%。

    合成橡胶方面,在我国市场内需和出口的拉动下,全球汽车保有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合成橡胶行业形成刚性支撑。预计2025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将增至106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9%。

    全球石化产品贸易格局进一步调整

    近年来,受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和经济碎片化冲击等影响,全球贸易增长低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预计全球贸易增速将回升至3.2%左右。

    从贸易流向来看,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在此背景下,全球石化产品贸易流向将继续调整。随着欧美贸易关税壁垒逐步增强,我国对美出口市场将面临更大压力。而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得益于人口红利,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球将有更多产品进一步转向中亚、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市场以寻求增长。而欧盟受低碳能源转型、油气短缺影响,产能占比及市场份额正在逐年下降。欧洲石化产品长期供不足需,也为美国、中东向欧洲出口创造了市场空间。

    我国化工企业应推进产业升级、拓展国际市场

    当前,全球化工行业正经历产能过剩的低景气周期。我国化工企业应正视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低谷, 深刻理解行业发展现状,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策略,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速推进化工产能的转型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策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加大资本、资源和技术投入,占据全球高端优势地位,聚焦新材料发展,例如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材料,高性能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借助海外优质轻烃资源,增加轻烃原料如乙烷的进口量,降低化工原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在国际市场的成本竞争力。

    其次,在一些新兴市场中,上游化工产能的增长速度落后于下游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客户资源,并增加化工中间体、合成材料等产品的出口量。通过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RCEP成员国的贸易规模,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实现从规模优势向价值优势的转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