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日期检索
“要像她们一样飒”2025年01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鹏
上学时,郭海燕看过一部讲述女地质队员的电影,队员们跋山涉水的坚毅身影深深烙印在她心间。后来,郭海燕成为经纬公司的录井工程师。这份工作长年在野外作业,大家都觉得女孩子干不长久,但郭海燕已经坚持了17年。 王 鹏 文/图 “可别采访我了,咱干的都是最平凡的活儿,没啥值得报道的。”看着面前摊开的记录本,郭海燕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走进中原油田重点探井濮卫1HF井场时,一身红色工装的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录井项目部ZY625队工程师郭海燕正在仪器房里忙碌。“我得先把取出的岩芯资料整理完,汇报给甲方部门。”趁着这会儿工夫,我掏出相机,抓拍了一张郭海燕的工作照。 镜头中,郭海燕正全神贯注整理着岩芯丈量数据,两臂袖子高高挽起,安全帽系得十分标准,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利索劲儿。 2007年,20岁的郭海燕技校毕业后,到了中原录井公司,成了一名录井队员。 学生时代,她看过的一部关于女地质队员的电影,影片中女地质队员们跋山涉水,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中坚定理想、拼搏奋斗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她心间,“我想像她们一样飒”。这份憧憬就此在心底扎根。 录井作业长年在野外,经受风吹日晒、冰霜雨雪的考验,这里向来是男性的主战场。“这小姑娘待不了多久就会跑的。”当时一位同事这样给她下判断。他没想到,郭海燕不但没跑,还转战各工区,坚持奋战了17个年头。 “我不想留在后勤,那里的生活节奏不适合我,我喜欢每一天都是新鲜变化的。”看我一脸疑惑,这位爽朗的姑娘解释道。 2009年,公司西北录井市场扩大,生产任务繁重,一线生产人员严重不足,郭海燕主动报名,从中原油区到西北沙漠工区,一干就是13年。“最锻炼人的地方就是新疆”。 重点探井AT17井是她到达新疆后的首口井。“这口井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确实累得打过退堂鼓,也是我唯一因为工作哭鼻子。”她毫不避讳。该井地层复杂,录井井段长、钻时快,取样任务繁重,一个班下来,男同志都累得直不起腰。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她偷偷掉了泪。 可一想到电影里女地质队员的坚毅模样,她就告诉自己“绝不能服输”。就这样,性格倔强的郭海燕咬着牙继续战斗,衣服被汗水湿透、皮肤被晒得黝黑,当一包包干净的砂样被及时准确摆在晾砂台、辅助完美卡准了中完和完钻层位时,队友们朝她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离“像她们一样飒”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13年中,转战塔河、顺北等工区,郭海燕从一名录井工磨砺成为业务素质过硬的地质工程师,先后参与完成了30余口重点井的施工任务,成为大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干不是蛮干,而是要善于巧干、会干。”她时常这样告诉年轻员工,并将工作中总结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给他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郭海燕也不例外。虽然她平时大大咧咧、不善涂脂抹粉,但再忙也是工装整洁,工作室收拾摆放得干净规范。靠近门口的小桌上,还摆着一盆生机勃勃的绿植。 这些年来,因业绩突出,郭海燕先后被评为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和中原测控公司“建功立业标兵”“三八红旗手”“先进女工”。收获荣誉她很高兴,但更高兴的是她取芯的井“整体油气显示不错”。 问:在野外作业多年,是什么支撑着你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答:很简单,两个字,“喜欢”。说实话,野外工作比较辛苦,尤其作为女性,在生活上也有着诸多不方便。但我觉得这份工作有新鲜感、有诱惑力,每次在录井中发现新的油气显示层时,那份激动、快乐和自豪感,无法用语言表达。记得有一次,爱人带孩子去工地看我,我指着旁边另外一台正在运转的磕头机告诉孩子,这就是妈妈负责完成的一口高产井。当时孩子崇拜的眼神让我十分欣慰,觉得平凡的工作也同样很值得,于是更加喜欢并坚持走下去。我也说不出什么大话,反正就是觉得做一件事,就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