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催化技术创新与生产的融合反应

2024年12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中原油田地面工程抢维修中心开展的“抢维工匠行”活动,宛如一场及时雨,为生产一线带来了创新的甘霖,促成了技术创新与一线需求的“双向奔赴”,值得点赞与深入探讨。

    将创新成果“展销会”开在生产一线,这一举措极具创造性与务实性。通过这种方式,一线员工能够直观地感受创新成果的魅力与效能,而创新成果也能迅速找到用武之地,真正实现从“案头”到“田间地头”的跨越。这不仅加速了成果的转化应用,还为一线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单井点“无人值守”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线提需求,工匠来帮助,这充分彰显了该活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务实精神。无论是新型连续性加药装置解决人工加药的痛点,还是众多新工具化解注采工艺流程拆装等难题,都体现了工匠团队对一线需求的敏锐捕捉与高效回应。这种基层与工匠的紧密互动,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参与度,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循环。

    特色展销会开启“带货”新模式,进一步打破了单位之间的壁垒。地面工程抢维修中心通过与濮城采油厂等油气生产单位的深度合作,不仅实现了创新成果的共享与快速应用,还为后续的技术协作与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协议书》的签订,更是从机制上保障了创新活动的持续性与有效性,让创新的“雪球”越滚越大。

    产品有升级,“售后”有保障,体现了对创新成果负责到底的态度。以许克新团队为例,创新工具的不断迭代,反映出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持续关注现场应用情况、积极收集反馈并据此进行产品升级改造,确保了创新成果始终贴合一线生产的实际需求。

    中原油田地面工程抢维修中心的“抢维工匠行”活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一线生产的融合提供了优秀样板。期待更多企业借鉴其经验,在各自领域推动创新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从而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