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自产气“颗粒归仓” 储气库“满库入冬”

2024年11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席海宏
16.8K

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员工正在冷热能互换站巡检,确保冬季冷热能供应系统稳定运行。 王 军 摄

    □天然气分公司销售管理部副经理 席海宏

    国产气是天然气保供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天然气分公司与系统内上游企业协同联动,持续加大自产资源筹措力度,高效助力气田增产、稳步推进储气库注气、有序畅通资源外输通道,预计今冬明春自产气量同比增长2.1%,为2024~2025年供暖季天然气稳定供应筑牢坚实基础。

    为有力保障冬季用能需求,天然气分公司科学合理统筹自产资源,将系统内主力气田产能统一纳入公司“资源池”,积极与油气田企业沟通协调,强化产销协同、一体创效,确保存量资源“应收尽收”、增量资源“多收快收”。各大主力气田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全力保障天然气稳产上产,天然气分公司进一步建立完善资源统筹、产销衔接、利益共享工作机制,加快畅通自产资源外输通道,促进上游产能释放,实现任一资源点到任一下载点的路径联通,助力自产气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

    天然气分公司充分利用“全国一张网”优势,不断完善储运设施布局,在新疆地区,用时仅3个月就建成投用集气总站—轮南天然气管道工程,2022年6月投产以来累计输送天然气5.28亿立方米;在四川地区,顺利实现川西气田(彭州)天然气资源外输,目前日均上载量超300万立方米;在云贵地区,安全平稳建成投用丁山页岩气外输管道,这是中国石化在贵州省建设的首条天然气长输管道,设计年输气量19.2亿立方米,对推进西南油气分公司丁山区块页岩气产能释放、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渝气入黔”增添新通道。此外,持续加大零散井资源收集力度,确保自产资源“颗粒归仓”。

    今年以来,天然气分公司持续优化储气库生产运行模式,加密开展重点注采井、压缩机及管道等设备维护保养,重点做好气藏动态跟踪分析,采取新井逐步扩容达产、老井优化压差增供等方式,多措并举提升储气库调峰保供能力;按照“应储尽储”原则,编制专项方案,与油气田企业密切配合,跟踪分析研判天然气市场形势,全力做好储气库注气工作,今年已累计向文96、金坛、文23等内外部12座储气库注气28.8亿立方米,确保“满库入冬”,今冬明春供暖季可形成工作气量31.6亿立方米,达历史最高水平,保障所供区域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王卓然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