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期检索
胜利石油工程井下作业公司首席技师尤春光——
“念及初心时,世界就安静了”2024年09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丁剑北 韩 煜
丁剑北/文 韩 煜/图 在埕岛海域那间昏黄的工具加工房里,尤春光常常一待就是一天,像石磨守着一个古老的作坊。 尤春光说,他喜欢这里,随便拿起一个工具,外面的世界就安静了。 他还说,一个人的初心也应该是这样。当你念及它的时候,一定有一股力量,把你从世事纷争中拽出来,让你安静下来、单纯下来。 51岁的尤春光是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首席技师。扎根一线32年,从基层工人成为技能大师,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山东省齐鲁首席技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身份的变动,从未让他忘记初心、改变匠心。 2007年,为开拓海上修井作业市场,还是试油十一队指导员的尤春光带领队伍到一家国外公司海上平台进行施工作业。当时外方员工正采用水力割刀进行切割套管作业,仅仅30分钟便完工。可尤春光他们还在采用机械割刀,同样的工序需要耗费几个小时。 从外方平台上下来,尤春光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和工友们也能这样高效地工作?”那是尤春光第一次向着渤海湾吐露心迹。看着茫茫的大海,尤春光立下决心,一定要通过创新,降低劳动强度,为工人们解难题。 卸抽油杆是钻井工人最熟悉的工序。每次作业往往需要四五个人一起干,卸不动时再用榔头敲,一番忙活至少要折腾1个小时。尤春光一直琢磨如何简化流程,让工人们少受点累。他在井上反复观摩发现,液压钳可以起下油管,也可以卸抽油杆,可问题是抽油杆太细,液压钳抱不住。 有了这个发现,他很快设计出了抽油杆液压钳卸扣器,用以辅助液压钳卸抽油杆。由于从未见过这种装置,厂家不会加工,他就跑到维修队请师傅帮忙自行制作。加工的模具不符合尺寸,他就蹲在加工房里用锉子锉了整整一天。 装置上井试验那天,工友们都怀疑这么个东西能有啥用?可谁都没想到,有了这个装置,原来4个人的活儿,只要两个人操作便能搞定,劳动强度也大幅下降。 随后的时间里,尤春光先后研制出液压钳自动化装置、高效搅拌装置、油泥沙自动清除装置等,通过提升工具设施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累计缩短海上施工周期50余天。 2014年,尤春光被选聘为胜利石油工程井下作业工首席技师。如何利用技术为企业创效益,是尤春光的主攻方向。 海上施工施行日费制,时间就是效益。为提升生产时效,他从施工工具入手,加强创新改进。传统打捞过程中,死捞矛捞不动时无法退出井筒,容易卡钻,影响生产时效。针对这一问题,他搜集了埕岛油田数十口井的资料,经过总结归纳,最终形成了“可退式捞矛”思路。 然而,在具体设计时,对捞矛的退出方式,他前后尝试近十种工艺,有的虽可行,但成本太高,不符合创效初衷,这让尤春光彻夜难眠。 一次散步时,尤春光看到路旁孩子在玩水枪,滋出的水柱让他灵光一现。利用水力喷射顶起滑块的原理,他创新设计了可退式捞矛,平均提升生产时效6小时,目前已向整个行业推广销售。 如今,立足海上施工提速提效,尤春光已累计发布50余项创新成果,多项成果在石油工程系统内推广。2018年,井下作业公司组建了铁军创新工作室,尤春光是带头人。聚队伍、育新人,成为他的又一个课题。 尤春光教给徒弟的,首先是如何沉下身子,如何在创新的世界中变得安静、耐心。 一次,徒弟隋东加工了一件下井打捞工具,准备下井进行试验。隋东兴致勃勃地给他演示工具原理。他看了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密封圈适用的温度是多少?抗腐蚀吗?”隋东一下子愣住了。 密封圈虽小,但到井下,再小的事也会造成大问题。那一天,他领着隋东进了工作室,对密封圈进行了3次试验。自那以后,每次革新完毕,隋东都要从最小的部件开始,一一进行检验。 截至目前,尤春光培养出了一支50多人的技术创新团队,自主攻克海上施工难题300余项;先后获得局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60余项,5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你琢磨工具时,琢磨到听不见外面大海的声音,就对了。”还是在那间工具加工房,潜心发明的人越来越多,但房内却越来越安静。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