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行业现状2024年09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关键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石油工业常规油气装备攻克了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不同领域的突破和自主化、国产化。地球物理核心装备全面实现国产化,自主研发成功的eSeis陆上节点地震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有线地震勘探模式。钻井装备具备了1500~12000米系列陆地钻机自主生产能力,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已经批量生产,9000型自动化钻机正在验证中,交流变频电动钻机、大功率固井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套管顶驱、直驱五缸泵、特种钻头及动力钻具产品持续改进,连续管装备全面替代进口,满足国内油气田油气生产需求。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深水FPSO一体化设计技术取得突破,“奋斗者”号深潜器、“蓝鲸”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蓝疆”号大型起重铺管船、7500吨级全回转起重船、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支撑海洋油气开发不断向深水超深水迈进,助力深海油气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增长极。5000型压裂机组、电驱压裂和无水压裂配套装备日益成熟,助力建成涪陵、长宁和威远等多个页岩气示范区。采油和集输设备取得历史性突破,研制成功了大口径高钢级钢管、同步回转排水采气装置、橇装式一体化变电站及电控装置、智能吊重平衡游梁式抽油机、稠油热采设备、强采设备及三次采油注聚合物和注氮装置,大功率压缩机、大功率内燃机、大功率烟气轮机等系列产品,成为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的“尖兵”“利器”。 油气装备产业链不断完善,制造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 在国家政策和相关部委、行业协会的推动下,油气装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规模和制造能力持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涵盖油气物探、钻井、压裂、开发、集输装备的全产业链和制造体系,打造了一批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造就了一大批龙头企业。一是依托油气生产企业建设形成的集聚区,如山东东营、辽宁盘锦、黑龙江大庆、河南濮阳等地的油气装备产业集群;二是围绕龙头油气装备制造企业形成的集聚区,如陕西宝鸡、四川广汉等地的钻机设备、物探装备和钢管制造产业集群;三是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江苏盐城、建湖,黑龙江牡丹江等地的钻采装备产业集群。中集来福士、杰瑞石油等世界知名的海工装备企业快速崛起,烟台海工在全球半潜平台和自升平台领域极负盛名,是工信部确定的全国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 海外装备市场不断扩大,“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化 我国油气装备制造业突出市场导向,以技术为指引、以质量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油气装备高端品牌,对外出口正在由机械零件、配套设备快速发展到技术附加值更高的成套装备,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主要油气产区形成规模市场,营销网络辐射全球近90%的产油国。国际领先的“两宽一高”陆上高精度地震勘探、海底节点勘探技术占领中东40%以上的高端市场。“丛式井工厂”钻机、自动化钻机、钻井平台、修井机大批量进入北美、中东等高端市场,海外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标志着中国制造的油气装备已逐步被国际市场认可。连续管装备低速稳定性、整体适应性、疲劳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国内走向国外,在10余个国家两万多口井推广应用。内嵌卡瓦式、超高压封隔式、旋转式等高性能尾管悬挂器等固井工具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键式”压裂控制系统开压裂远程指挥控制先河,全球最大的8000HP单机功率电驱压裂橇研发成功,成为新时代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代表性尖端装备,电动压裂机组占全球市场60%以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